第10部分(2 / 4)

地書籍。像《詩》、《論語》、《孟子》諸書都耳熟能詳,幾乎能橫流倒背;而對於《易》、《尚書》、《春秋》、《禮記》之類的儒也都十分熟悉,能融會貫通。弘曆很喜歡史書,他孜孜不倦地通讀《史記》、《漢書》、《唐書》、《明史》等多部正史,如飢似渴地閱讀《資治通鑑》、《通鑑綱目》、《貞觀政要》諸書,他的過人天賦和學業的長進,令以才子自居的福敏深感震驚。

弘曆登上皇帝寶座以後,對於啟蒙老師福敏心存感激。乾隆十年(1745年),福敏以疾病乞求解任,乾隆聖諭加封為太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福敏去世,終年八十四歲。乾隆皇帝親自致奠,賜祭葬,入祀賢良祠,諡文端。史稱:“直內廷與蔡世遠、雷善,尤服膺朱軾。既乞休,語曰:此位豈易稱?我浮沉其間,君不我嗤耶?”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六十九歲的乾隆皇帝親書《懷舊詩》,對於舊學諸臣都稱先生。乾隆六十年(1795年)二月,八十五歲的乾隆皇帝贈福敏太師,詔稱:“沖齡就傅時,(福敏)啟迪之力多矣!”

2。朱軾

朱軾字若瞻,將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舉鄉試第一,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進士,歷任知縣、主事、郎中、陝西學政、光祿寺少卿、奉天府尹、通政使,政績蜚然。雍正時期,充《聖祖實錄》總裁官,入值南書房。隨後,加吏部尚書銜,歷任吏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署翰林院掌院學士。

乾隆元年(1736年),朱軾充《世宗實錄》總裁官。九月,病篤,乾隆皇帝親自探視,朱軾堅決要服朝服到戶外拜??皇帝,第二天,不幸去世。朱軾遺疏稱:“萬事根本君心,用人理財,尤宜慎重。君子小人,公私邪正,判在幾微,當審察其心跡而進退之。至國家費,本自有餘,異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賦之稅,伏祈聖心乾斷,永斥浮言,實四海蒼生之福。”乾隆皇帝深為感動,輟朝哀悼,親臨致奠,贈太傅,賜祭葬,諡文端。趙爾巽稱讚他:“樸誠事主,純修清德,負一時重望。高宗初典學,世宗命為師傅,設席懋勤殿,行拜師禮。軾以訓進講,亟稱賈、??、宋五子之學。高宗深重之,《懷舊詩》稱可亭朱先生。可亭,軾號也。”

值得注意的是,朱軾不僅是一位通曉儒的帝師,而且還是一位人情練達、精通政務的大臣。史稱他:“公為政,練達有體。自為縣及浙撫,未嘗假賓佐,摘伏多洞中,吏不能為奸,政事之外益著書。”

雍正選擇朱軾為皇子弘曆的師傅,看重他的人品、學問,特地在懋勤殿設立教席,行拜師禮。朱軾對於儒家學爛熟於心,特別鐘意於張載之學,融會貫通,主張身體力行。他深入淺出地講解義,闡述儒所包含和傳達的微言大義和深邃思想,講古文學和今文學的學案紛爭,講賈誼、??仲舒、朱熹、王守仁。十二歲的少年弘曆學得如飢似渴,津津有味,廣吸博收。史稱弘曆:“已熟讀詩、書、四子書,不遺一字”。“今上(乾隆)在藩邸時,聞公講生民休慼,歷朝治亂甚悉。”

3。蔡世遠

蔡世遠字聞之,福建漳浦人。康熙四十八(1709年)進士,改庶吉士。他是一位活學活用的飽學之士,一直宣稱要讀書明志、學以致用。巡撫張伯行賞識他的才華,曾請他入使院校訂先儒遺書。大學士李光地倡導宋五子之書,以此激勵後學,得蔡世遠,深為器重。康熙命纂《性理精義》,大學士李光地充總裁官,推薦蔡世遠為分修官,共同纂修《性理精義》。這是一部非常精闢的儒學專著,此書後來成為弘曆的重要學習課本之一。

雍正元年(1723年),特召蔡世遠充編修,入值上書房,侍諸皇子讀書。蔡氏歷官侍講、侍講學士、少詹事、內閣學士、禮部侍郎。蔡氏出身於教育世家,史稱其:“手定學約,躬行率先,儒風大振。父子相繼為全閩學子師;前此未有也是!”雍正皇帝很賞識他,特地在上書房設教席,禮請蔡世遠為皇子之師,教授弘曆史大義。史稱蔡世遠:“侍直內廷十年,卯入而酉出,未嘗一日輟。”

蔡世遠治學十分嚴謹,教學講究啟迪心智:公侍皇子,凡進講四書、五及宋五子之書,必近而引之身心發言處事所宜設誠而致行者????。自身心以至治平之道,一以程朱為訓,而必本於誠。他禮重宋儒理學,他說:“宋朝當理學昌明之會,周、程、張、朱,比肩而起,德性學問之功,昭昭若揭天壤!”

蔡世遠從不督促弘曆背誦書,而是注重闡述書大義,聯絡實際,舉一反三。他還一再告誡他的聰明學生弘曆,不要讀死書,要領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