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2 / 4)

景和過程,到底是義和團團民的無知所造成的災難?或是天主教文化和中國歷史文化、政治和經濟的衝突所使然?還是清末政治腐敗,政府無能以及帝國主義勢力的侵略,使得成千上萬的義和團團民、中國天主教教民以及雙方的軍隊,淪為政治角力的犧牲品?

我想即使在百年後的今天,處於不同立場,用不同角度來回想中國這一滄桑悲愴的歷史災難,各個當時曾經參與戰事的國家,也都會有不同的評述或論點,是非和對錯,就像一盤未下完的棋,誰也找不到最後的結局。但或許天主可能會記得中國這一段感傷舊事,那麼在他慈祥的心中,應該會有一份明確的判斷。

何經泰攝影

廖偉棠攝影

16報國寺裡訪元寶

Searching Ingot in Baoguo Temple

文林崇誠

圖林崇誠

四塞河山環殿闕,諸天樓閣俯蒼瀛。

摩松似湧雲中出,觀日疑從嶽頂行。

這是明代詩人歐大任描寫登報國寺毗盧閣時所看到城外及市內的景色。從詩文的筆觸,我們可以體會到,在毗盧閣上遠望城郊,外有山河村落,內有亭臺樓閣,寺內的喬松從雲中湧出,而遠處的太陽似在山頂盤行的優美意境。

今天這座遼代始建的報國寺,仍然屹立在北京廣安門內的大街上。由於現今城內高樓林立,再加上清末民國以來幾經世變,這座曾因明周太后(孝肅皇后)之弟吉祥在此出家,而賜名大慈仁寺的廟宇,已失去當時的華輝煌,原先殿前的兩棵元代峻松和名噪一時毗盧閣內所供奉的窯變觀音,亦不復存在。

在北京近十年來,我留戀於古都的歷史與文物,更醉心於古城的寺廟與建築,隨著文化交易市場在寺內的設立,報國寺更成為我旅居北京期間,經常造訪憩遊的地方。

雖然已感受不到歐大任描寫登毗盧閣的風景之美,但從現存三進的四合院,與西路文化交易市場的規模與建築,不難體會出當時報國寺院落之幽穆、殿宇之輝煌及香火之鼎盛的盛況。但較為可惜的是,現在的報國寺,原天王殿、大雄寶殿和其他殿堂內所供奉的佛像和菩薩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近年來為建設文化交易市場,而在殿內改建的世界錢幣郵票館、中國錢幣館和中國郵票館等。在現已改為彩票、股票和糧票館的二進堂主殿前,如今還留有兩塊光緒年間的石碑。這兩塊在光緒三十四年十月所設立的“重修昭忠祠記”和“重修昭忠祠捐資銜名銀數記”石碑,不但是寺內現存少量的歷史文物,也記述了一段清末滄桑的歷史。

報國寺在清乾隆和光緒年間曾經多次重修,清末庚子事變,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時,原在崇文門用於祭祀先烈將士的昭忠祠,隨著聯軍的入侵亦毀於戰火。清廷於是頒詔將昭忠祠移至報國寺內重建,報國寺與昭忠祠於是合而為一。這兩塊石碑就是記錄這段滄桑歷史的最佳見證。

物換星移,隨著時代的演進,原來入寺進香的善男信女已被從事文物交流、錢幣交易的業者和收藏家所取代,殿內的觀音菩薩更被各種展示的舊時票據契貼和錢幣郵票所取代。寺廟文化,已被轉化成以收藏品交易為主的文化市場,形成除德勝門古代錢幣交易市場、大鐘寺宜美嘉郵幣卡市場以及潘家園舊貨市場外,北京另一個極負盛名的文物與郵幣交易聚所。

明朝文學家歸有光在其《贈大慈仁寺左方丈住持宇上人並序》裡曾提到:

慈宮崇象教,構此絕華炫。

深嚴間香火,危峻瞰郊甸。

鬱郁虯松枝,低壓繞廣殿。

當年帝舅親,削髮住此院。

這一切清幽肅穆、簷牙高椽的景況,在今天的報國寺雖已不復存在,過去香客信士到這裡來的目的,無非是想在這所氣宇非凡、莊重威嚴的廟宇及佛家諸神之中,尋求一種佛理的教化和心靈的撫慰;今天的報國寺則是讓來訪的人士在思古幽情和歷史文化的遺產上,尋求一種文化的素養及收藏的藉慰,它是從文物研藏的角度,讓來者藉著對郵幣等收藏品的熱愛,而傳延我國的歷史文化遺產。如果當年的報國寺,是以佛家的文化來達到它 引領信士脫俗入佛、共歸禪界的教化,那今天的報國寺,就是以文化的交流來完成它引導文物愛好者同研共究、分享文化的歷史承傳。

在旅居北京的期間,報國寺是我生活中一個重要的寄託和支柱,特別是在研藏中國元寶漫長的歲月中,每逢星期假日一定會和三五同好在此相聚研談。我也曾從報國寺的錢幣交流會上,收藏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