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能夠簽訂一個輸出技工的協議,對於這項事務最為熱心的就是紐約市市長富蘭克林、羅斯福,這位坐在輪椅上面的市長思維十分開闊,並不受傳統觀念的困擾,更重要的是野心勃勃,他必須要做出政績,成為美國人民的希望。(未完待續。)
第五百一十三章 抄底來的技術
羅斯福算的起是美國少有的政治家,眼光和見識都有獨到之處,對於危機他其實看的也很清楚,猶太人的背後操縱要承擔相當程度的責任,不過羅斯福本人也要靠著猶太資金來支援,不然他根本沒有衝擊總統的能力。
要知道這些資本力量就算不能把你推上總統寶座,但是卻可以輕易的製造一些麻煩,讓你落選,因此小視他們的後果絕對十分可怕,不過羅斯福也從這次危機能夠倖免的兩個國家上面發現了很多東西。
中國和和蘇聯都採取了國家規劃的模式,用行政力量來指導經濟發展,這極大的違背了現行的自由主義的原則,但是毫無疑問這是行之有效的辦法,作為一個實用主義者,只要有效就應該採用,而不是被所謂的舊觀念束住手腳。
當然這些東西還要當上總統才能夠施行,現在他只能盡最大的努力來減輕危機的影響,進而向美國民眾證明他是能夠帶領大家走出危機的人。
在這個時候中國丟擲了技工合作計劃,由中國政府出面,引進美國的高階技工,這對於緩解就業壓力有著很好的作用,至於人才流失問題暫時就不用考慮了,火燒眉毛顧眼前吧。
不過羅斯福也充分體現了他的精明之處,他要求中國不能單純的大規模引進技工,還要採購機器,農產品,除了高階技工之外,還要搭配大量的普通工人,只有如此才能夠得到美國方面的支援。
中國方面對於這些提議都表示了支援,很快雙方的合作協議就敲定了下來,紐約是美國最為發達的地區,聚集了大量美國的高階人才,有了雙方政府的配合,大量美國工人被引進到中國,伴隨著中國的採購計劃,紐約的經濟情況出現了很大的好轉。
早已停止的工廠重新開始運轉,經濟再度運轉起來。羅斯福在這次交流之中威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時他也效仿中國對基礎設施進行了一定的投入,又創造了相當數量的工作機會,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關注這位市長先生了。
當然在這種交流之中,中國撈到的好處也是實實在在的,優秀的工人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怎麼定位都不過分,產業工人是一切生產活動的核心。
也是中國最為薄弱的一個環節,中低階的工人數量還勉強夠用。至於高階工人的欠缺就太嚴重了,大蕭條給中國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除了美國之外,德國也是重災區,而且德國擁有比美國更加雄厚的技工。
而且中德之間的關係遠比中美要密切,早在大蕭條之前就有大量的德國工人在中國工作。如今中國更是成為了他們改變命運的關鍵,一時間中國的主要工業城市之中都湧動著大量的洋人。
昔日這些洋人在中國作威作福,儼然一副太上皇的模樣,如今卻老老實實的來到中國工作,在老百姓的眼中也沒有太多的洋人也沒有太多的稀奇,都是一樣的人而已。
針對這種情況喬宇也是十分欣喜,有了大量的美德高階工人,很快就能夠提高中國工人的整體素質。就算幾年之後這些人離開中國。也把先進的經驗留在了中國,美國和德國這對二戰之中的老冤家此時全都為中國工作。看起來十分怪異又充滿趣味。
其實這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德國和蘇聯在二戰之中是生死的仇敵,但是蘇聯的工業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於德國的幫助,,當然德國也在廣袤的蘇聯領土之上試驗了新的戰術戰法,獲得了寶貴的礦產資源。
國家之間永遠不是以簡單的敵友來劃分的,很多時候再某些專案之上是敵人,某些方面是朋友,而在另外的一些方面是競爭對手,關係顯得紛繁複雜。
就好像中國目前和猶太財團一樣,猶太人需要中國支援才能夠建立夢寐以求的猶太國,但是雙方在經濟問題之上又是一對生死仇敵,猶太人試圖控制中國經濟,而中國政府,以及本土的財團勢力是絕對不會允許出現這種情況的,必定會強烈反擊。
不過這一次的交鋒猶太人還是選擇了退縮,他們答應將那些中國財產吐出來,不過他們要求中國同時放鬆對金融的監管力度,讓他們能夠將資本從中國市場撤出去。
這也是喬宇一直等待的一個時機,只有將這些財富收回,才算是中國徹底告別了舊時代,完全擺脫了殖民地的命運,為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