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共軍到底是怎麼回事呀?到手的功都不去立!”
他哪裡想到此刻他所站立的地方,正是陳明仁夢想要摧毀的高階指揮所呢!
(4)“他不後退,我71軍就要打光!”
四平攻堅戰是亙古未有的一場血戰,經過十幾天的較量,雙方仍使出吃奶的勁在拼殺,攻守雙方誰都想成為這場血戰的贏家。
可是,仗越打越艱難,在東北指揮守城的最高指揮官杜聿明折兵損將,眼見四平城岌岌可危,急得一下病倒在床,硬是起不來了。蔣介石慌了神,急派兒子蔣經國攜帶親筆信飛到瀋陽。蔣經國深知這是一場生死之戰,竟然跑到杜聿明病室,召來師以上官佐,當著他的面,在病床前進行宣讀:
“……四平得失關係著整個東北局勢的發展,要抱著不成功必成仁的決心,在四平街與共軍大決戰……”
所謂“成仁”,就是“殺身成仁”,四平之戰已經打到蔣介石要手下將士“殺身”了!杜聿明已是自己上不了前線,只好又把蔣介石的信大量印發,每個連隊一份,命令全軍上下懷著“委員長”的“殺身書”去繼續拼殺。
但攻城的力量還是猛不可擋。在猛烈的打擊下,71軍軍長陳明仁越打越退,最後被困在四平城一隅,不得已向病中的杜聿明連連急電,哀告:
“共軍突破最後防線,危在旦夕,速來救援!”
為解放四平之危,杜聿明掙扎著下床,調集全部機動兵力9個主力師,從瀋陽、長春南北急速推進。四平城內,陳明仁看到了希望,為了守住城防,連連發出“十殺令”,宣佈衝鋒凡是退一步,格殺勿論;打仗凡是縮一頭,也格殺勿論……由於守的死守,救援的急跑,隨後戰局又急轉直下。結果,李天佑在四平又激戰了5天5夜後陷入了杜聿明的“反包圍”危險中。
此時攻守雙方已經血戰了17天,1縱和6縱殲敵17萬人,自己也付出了傷亡13萬人的代價,獨1師師長馬仁初犧牲。6月30日,1縱和6縱在啃下大半個四平城後,不得不終因敵南北援軍將至而撤離戰鬥,退出了四平城。
這17天可以說攻擊沒有停止過1分鐘,分分秒秒都是槍聲、炮聲,雙方將士都在拼命廝殺,小小的四平城內外堆積的死屍近3萬。李天佑指揮的這一場血戰驚駭世人,連他的對手、國民黨軍中以“最會打硬仗”而出名的陳明仁都不得不說:
“我和日本人在緬甸國打仗都沒這麼難,他是打硬仗的高手!他不後退,我71軍就要打光!”
事後,李天佑也說:
“1942年蘇聯的莫斯科保護戰可能也沒這麼慘烈!四平血戰,到處是血!是我平生打得最激烈的一仗,遺憾的是還是退了出來。”
(5)敵我都在總結
1948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改稱為東北人民解放軍。2月,1縱和其他兄弟部隊由南滿揮師北上,再次攻打四平城,史稱“四戰四平”。這次攻打四平,仍由李天佑和萬毅負責。
今非昔比了。這次李天佑對四平是勢在必得,說:“四平攻守打了3次,這再次不打下,我就不姓李了!”
他並不是只說不練的猛將。戰前,他整日整夜地總結上一次打四平的教訓,又是開會,又是閉門苦思。最後,定出了一個攻城方略。因上次突破口太小和兵力不足,這次選5個方向進行突破。對此,他說:“我們總結教訓,就要多撕開幾個口,形成兩面和對角的多路突擊。”
一般攻城,戰法最多是兩面攻擊,而李天佑“多撕開幾個口”卻一下子要開5個口子,並且是“兩面和對角”攻城,這一做法幾乎是沒有人做過,這樣的打法也是最奇特的。
在李天佑總結教訓時,四平守敵也在總結“去年的經驗”。他們的方略是:把防禦重點從路西轉向路東,守軍88師師部轉移至城東北,死守路東的曉東中學和化工廠一帶。
但是,到底誰的“總結”好呢?最後一戰就定分曉了。
3月12日7時40分,總攻開始。
戰鬥打響後,守軍死守東面,但他們卻萬萬沒有想到李天佑是5路猛攻,結果守了這,防不了那,防了那,守不住這,漏洞百出。解放軍攻城部隊不到半個小時就衝進了城內,進行巷戰。到第二日拂曉,1縱和3縱主力一部,在炮火掩護下,開始對最後一股殘敵發起猛攻。7時,全殲該敵。至此,整個四平戰鬥歷時23小時,19萬餘人的守敵被全殲,四平城終於落到了李天佑的手中。
四平城攻攻守守,林彪前後用兵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