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部分(3 / 4)

的。每個文明都在不斷前行,告別迷惘的昨天,擁抱美好的未來,不管是在失敗中奮起,還是從輝煌中走出,漫漫的星際旅程,將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言罷,整個矽基機器人艦隊和同行的飛行單位便開始有序地飛進了由亞夏文明建造的超級空間隧道之中。

這一次,空間隧道的另外一端是7。22億光年外的一個形成於遙遠時代的古老星系。

相關資料表明,雖然該星系並非可觀測範圍內最遙遠的星系,但她仍然被認定為宇宙中最為古老的星系之一。

這個古老的星系被推測誕生於宇宙大爆炸發生後的2。1億年。而且,原宸在日星系就曾經注意到她的存在,並用地球時代中華文化的遠古大神……盤古為其命名。

(盤古星系,感謝書友 hsujp,nainaideb等人的建議。)

那時候,原宸就相信,如此古老的星系,其中一定存在很多強大的宇宙文明。所以,這次能夠親眼見到盤古星系中的霸主,他當真覺得自己很是幸運。

和之前到過的透鏡星系和魔幻巨瞳星系相比,盤古星系的體積並不算太大,但她是一個很有特色的,非常迷人的大螺旋狀星系。

原宸還清晰地記得,在3600多年前,從日星系的方向觀察,有無數明亮的恆星和黑色塵埃點綴在盤古星系之中,星系中心是高度向心的星環,周邊大片大片的星際氣體圍繞著星系的中心形成六條顯著的螺旋臂。在這六條螺旋臂上,散佈著無數藍色的恆星。

此外,盤古星系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特徵,就是產星速度很快,這也是古老宇宙星系的一個基本特點。

(不管在哪裡看到這本書,都請大家花費一些時間幫忙投一下免費票,十分感謝各位書友一直以來的支援。)

《照亮宇宙的第一縷光從何而來》

拓展資料,感興趣的書友可以選讀,免費章節。

宇宙大爆炸後大概30萬年,進入了黑暗時代。在那漫長的日子裡,時間幾乎是凝固的,沒有恆星,沒有星系,整個宇宙被中性氫所充滿。

再次照亮宇宙的第一縷光從何而來?宇宙何時開始變得明亮?

中國科技大學王俊賢教授和中科院上海天文臺鄭振亞研究員及其合作者近日觀測獲得了一個宇宙早期(大爆炸後約8億年,約為宇宙當前年齡6%時)的星系樣本,並由此發現當時的宇宙中星際介質裡氫的電離比例約50%。正如黎明之前的黑暗,在這個黑暗時代末期,宇宙第一代恆星和星系開始形成,它們發出的紫外光輻射電離了周圍的中性氫,使得整個宇宙開始一點點明亮起來。

近日,這一突破性進展發表在國際一流天體物理期刊《天體物理快報》上。美國國家光學天文臺當地時間7月11日,以“遙遠的星系揭開宇宙黑暗時代末期的面紗”為題專門撰文報道了此項研究突破。

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

先來看一下宇宙的前世今生吧。

大約138億年以前,我們的宇宙形成於一次大爆炸,當時的溫度達到10億攝氏度以上。氫元素和氦元素,就是這個時候產生的。大爆炸確定了氫和氦元素各自的比例,氫元素大概佔整體數目的90%左右(質量上佔75%)。

想象一下,整個宇宙當時就是一鍋熱粥,氫元素處於電離狀態,那個時候的宇宙是明亮的。而隨著溫度下降,宇宙漸漸冷下來,曾經處於電離狀態的氫元素變成了中性氫元素,它可以吸收宇宙中的紫外光,從而束縛住這些光子,使其無法自如到達遠方。宇宙大爆炸後大概30萬年,整個宇宙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

然而,在這宇宙的黑暗時期,在引力作用下,宇宙的結構開始逐步形成:氫元素形成了第一代恆星和星系,第一代恆星的質量可能非常大,相當於幾百個太陽。這些恆星聚變時產生了大量的紫外光子,產生了許多像氣泡一樣的電離泡。隨著電離作用加快,在某個特殊階段,整個宇宙的星際介質再次變成電離環境,從而結束了宇宙的黑暗時代。

這個過程被稱之為“再電離”。雖然天文學家知道其發生於宇宙大爆炸後大約3億年至10億年之間,宇宙第一代星系在其中起到了顯著作用,但確定再電離的細緻過程以及第一代星系何時形成一直是天體物理前沿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

宇宙8億年,“大霧”開始消散

假設宇宙大爆炸時的一個光子,在歲月的長河中,一直不停歇地奔跑著,科學家們如果能夠解讀出它所攜帶的資訊,就能窺見宇宙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