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2 / 4)

小說:幸福衝擊波 作者:插翅難飛

辦?如果採取平均主義,就會人人都吃不飽,都缺乏營養,對孩子身體和智力發展都很不利。那麼,只顧及部分孩子,放棄其餘?對於為人父母者來說,這太殘忍,手心手背都是肉,於心何忍。

地球就像以上這個孩子數量驟增的家庭,而由於有了不同國別,不同地區的劃分,它的情況更為複雜。在發達國家,人口似乎並不存在過多的顧慮,因為相對發達的生產力能支援其人口的增長。而欠發達地區的情況則恰好相反。而且一個奇怪現象是,越是發達地區,人口增長越是緩慢,甚至是負增長;越是貧困地區,人口增長越是飛速。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前三個國家中,前兩名是中國和印度,都不是發達國家,人口之和卻佔到了世界人口的將近40%。

人口劇增,需要消耗更多的資源,需要社會生產力更加發達,也就意味著向自然生態索取更多的資源。

有太多的例子可以說明這種失衡所造成的惡果。

濫砍濫伐森林,破壞了森林生態,導致了水土流失,地表植被沙漠化,沙塵暴頻發,並引發山洪爆發、山體滑坡等直接災難。更大範圍內的影響,則是由於森林被過度砍伐,地球製造氧氣的功能受到了破壞,生態迴圈規律發生了紊亂,因人口急劇增加、工業廢氣、汽車尾氣大量排放等一系列原因而導致二氧化碳過量產生,空氣被汙染,全球氣溫升高,造成了近幾年來全球氣候極端不穩定。

2008年我國南方數省發生的那場雪災令人記憶深刻,緊接著,華南、西南等地接連幾年頻逢乾旱,工業生產用水和城市、農村生活用水都成為了大問題,更別說地裡的莊稼、大小牲畜。整個生態系統都在告急。

再比如說,為了解決人口劇增而造成的土地資源緊缺的問題,人們不得不填海造地、圍海造田,向海洋要土地資源。這種行為一旦過度,就會給生態環境造成惡劣後果。

在短期內,向海域要土地似乎解決了土地緊張的問題,但從長期來看,卻會帶來自然溼地被破壞、旱情加重、生物多樣性降低、漁業資源減少、誘發洪澇災害等種種弊端。這種透支未來生態資源的行為,其消極作用已經開始顯現。在我國某些圍海造田的地區,海洋生態環境惡化,有機質汙染程度加大,導致了赤潮多次發生。在原先有珊瑚生長的海域,更出現了大規模的珊瑚礁白化現象。珊瑚是對溫度很敏感的生物,只能在一定範圍的水溫中生存,如果水溫變化較大,共生的藻類脫離珊瑚,珊瑚就會失去色彩而變成白色,如果長期處於白化狀態,珊瑚就會滅絕。1980年以後,珊瑚礁白化現象在逐年增加。珊瑚礁白化從另一個側面驗證了全球變暖帶來的不良後果:生物多樣性減少。

事實上,在最近40年間,由於人類過度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導致全球野生動物數量減少了近1/3。這其中,除了受到人類農業生產的擴張以及過度捕殺的影響,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氣候環境的變化,它導致野生動物們無法適應驟變的高溫、棲息地縮減、食物減少,頻頻陷入生存危局。

人類與地球上的動植物屬於共同依存的關係,如果人類依舊毫無節制地消耗地球資源,而工業產生的大量廢氣排放到大氣中,任憑大量的汙水、工業垃圾汙染環境,後果將會導致越來越多的其他地球生物無法存續,最終,人類也很難獨善其身。

我們是被溫水煮的青蛙

我們都知道關於溫水煮青蛙的典故,水的溫度緩慢上升時,水裡面的青蛙是不容易察覺的,但當它發現情況不妙時,為時已晚。某種程度上說,人類現在就像是溫水中的那隻青蛙,地球就是我們身處的那口“鍋”,當“鍋”裡的水溫度上升,而我們又毫無察覺、毫無作為的話,最後的命運將與故事中的青蛙毫無差別。

唯一的不同是,地球的這鍋正在升溫的水,是我們人類自己加熱的。

我們生存的環境,或者說地球,給予了人類生存所必需的空氣、陽光、水,為人類繁衍、發展提供了足夠的養分資源,說地球是人類的母親一點都不為過。

一直以來,人類對這位母親予取予求。在地球的供給足夠滿足人類需求時,二者的關係是溫情的,但是當人類無度索取,超過了地球所能承受的底線,致使地球生態系統發生多米諾骨牌式的崩潰,那燒在“鍋”底的毀滅之火就會以誰也無法撲滅的勢頭熊熊燃燒。

科學家用“溫室效用加劇”一詞概括我們人類正身處的境況。

所謂“溫室效用”,指的是大氣保溫效用。大氣就像是地球的一層透明保護罩,它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