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1 / 4)

小說:幸福衝擊波 作者:插翅難飛

機器轟鳴,物質上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豐饒,文化生活也越來越豐富多彩。這些都是人類依靠自身智慧和能力,一代一代改造環境的累累碩果。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如今所說的“環境”,已經是一個相對廣泛的概念,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伴隨著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改造,人類自身對環境的適應性程序從未中斷。將現代人與古代人、早期人類相比,無論是身高、容貌、智力以及肉眼看不見的內部構造,都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說明人類一直都在進化當中。人類發展至今,仍然是一個適應環境的結果。

但是,隨著人類生產力的發展,改造自然的能力進一步提升,一方面,一部分人不再滿足於對自然環境的依附,而企圖按照自己的意願對自然環境加以改造,填海造田、大量砍伐樹木、大肆開採礦藏資源另一方面,由於地球人口的日益增多,向自然生態索取的資源量也隨之加大,大大增加了自然環境的承受壓力。人類與自然的關係開始走向一種非正常的關係,不再是依附與被依附,而是征服與反征服,過度索取與報復性反噬。

生態信貸被透支

使用信用卡已經成為當今人們習以為常的消費方式。在我國,信用卡從2003年的300萬張增長為2011年的接近3億張,10年間,增加近100倍。如此一日千里的發展,源於信用卡提倡的“消費未來”的用卡觀念,也就是今天花費明天的錢。

“消費未來”作為一種潮流,不僅體現在人類的社會活動上,更反映到了人類對自然環境的行為上,後者我們將之稱為“生態信貸”,即現今的人們透支未來生態資源,而生態信貸短缺已成為全球性的普遍現象。

在2008年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08》中,該基金會總幹事寫道:“生態信貸短缺是全球性的挑戰。全球3/4的人生活在生態負債國(國家的消費超出了本國的生物承載力)。因此,大多數人都在透過利用或者透支異地的生態資本,來維持現有的生活方式和經濟增長。”

自然生態和人類社會一樣,若要保持穩定發展,必須維持一種收支平衡的狀態。也就是說,人類對地球資源的消耗應在地球生產力能承受的範圍內,這樣,地球生態系統能繼續正常運作,而人類也能獲得相對舒適、寬鬆的生活。這對於提高人們幸福度無疑是非常必要的。

第7節:

在正常狀態下,地球生產力是一個常量,人類對地球的索取也是一個常量,人類與自然環境相安無事,這是理想狀態。然而,目前地球的現狀卻不是這樣。

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兩個必然的未來,一是人口繼續增長;二是社會生產力日益發達。這二者的發展都意味著需要更多的資源,在地球生產力不變的情況下,越來越沉重的資源索取將導致地球生態失衡,最終不堪重負。

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公佈的統計資料,1804年全世界人口只有10億,1927年增長到20億,1960年達到30億,1975年達到40億,1987年則是50億,1999年上升為60億,而到了2011年,上升為70億。按照最近50年來人口增長的規律來看,每隔12年左右,世界人口就會增長10億。可以預見,在2100年以前,世界人口將達到100億。●米●花●書●庫● http://__

當然世界人口不可能無限制地增長下去,人口增長的頂峰將會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點出現,之後其增長速度減緩,甚至會出現逐漸下降。但是,我們目前無法預知這個時間點會在什麼時候出現,無法推算又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人口增長減速。而在那個減速到來之前,地球生態是否能支撐住因為人口曝炸式增長而帶來的資源消費巨大壓力,這些都是未知數。

人類的出現使地球生機盎然,但是如果人口數量過多,它與自然環境、資源利用以及社會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更加複雜。

從積極的一面來說,人口增加能加大人類開發自然環境的力度,促進社會加快向前發展,這對於人類文明的發展是有益的,同時也是文明發展的一個顯著標志。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消極的一面則是,人口增長過快,導致人口增長幅度超過地球生態資源的承受度。

就像一箇中等家庭,養育兩個孩子尚有餘力,日子過得還算輕鬆。如果增加四五個孩子,日子一下子就會變得拮据起來,如果孩子數量再增加,那就不是拮据的問題了,肯定有喂不到、喂不飽的孩子,這個時候,該怎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