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必須有冷凍車;在每個環節的時間不能夠太久,否則肉就不新鮮了;最後賣給消費者,要透過冷鏈系統,要透過我們的分銷系統,要透過我們各級各類的市場,這整個就叫產業鏈。這個產業鏈完整地執行,最後我們可以給老百姓提供價格低廉、品種多樣、安全的肉蛋奶產品。這就是我們應該做的,這就是農業產業化的畜牧業產業鏈,或者講肉蛋奶產業鏈。
吳小莉:您覺得只要肉蛋奶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夠做到位,食品安全就是有保障的?在未來的5年是有可能把這些做到位的?
劉永好:是的。有人說我們要吃土雞、土豬,因為它們吃起來安全。有人說我們要吃野豬、野鴨、野鳥,因為它們吃起來安全。實際上這兩句話都不完全對,野生的東西不完全安全,因為它在外邊到處找吃的,沒有受到控制,或許就吃到了很多農藥,或許就吃到很多不應該吃的東西,所以說是不安全的。
所以說我們要吃得絕對安全的話,只能吃在嚴格控制的生產過程、產業鏈格局下生產出來的食品。
吳小莉:中國農業大學的食品安全專家朱毅教授,她對於產業鏈本身是不是確實能夠保障食品安全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朱毅:就從飼料說起吧,比如說裝飼料的包裝袋,這個不可能你自己生產。小而全和大而全不能夠、也不可能是將來的發展方向。這不是一個互信的社會,下游對上游已經不信任了,所以一旦有資本投入農業,人們就想要做全產業鏈,也就是說,只有能做全產業鏈,人們才敢去做,覺得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下游的終端產品是安全的。實際上這是一種無奈。
劉永好:是的。全產業鏈是相對的,我們剛才說的是畜牧環節的產業鏈。這個產業鏈建設非常重要。現在全球的大企業,像美國Smithfield公司,它是生產豬肉的,從種源、養殖到加工到上餐桌都是它自己在把控。
朱毅:全產業鏈在中國來說,可複製性不是很好,對食品安全的保障功效也不是很好。因為有很多號稱是在做全產業鏈的,中間也還是出了一些問題,比如說乳品業曾經就出過問題。我覺得是因為在最上游,也就是農戶在最起初的環節就做得不是很到位。我想問一下劉先生,你們在這個環節是怎麼落實的?
劉永好:在全產業鏈這個格局裡面,農民和企業最好能夠融為一體,所以我提到,我們要更多地組建專業合作社。比方說養豬合作社、養雞合作社,由若干家農戶和若干家龍頭企業聯合組建,以農民為主體。在這個合作社體系裡面,龍頭企業起帶頭引導的作用。拿我們來講,我們做什麼事呢?第一是組織工作。我們在各個地方組織、推動、幫助組建合作社。第二是提供技術服務,我們幫助這些農民用科學的辦法養雞、養豬、養鴨。第三,提供市場的需求資訊和幫助搜尋資訊,還提供一些金融擔保來幫助農民融資。在這個體系裡面我們的企業已經不單單是飼料供應商,或者是肉食品供應商了,而是這個畜牧業、肉蛋奶產業鏈的組織者。而主體是誰?是合作社。合作社的核心是誰?是農民朋友。這樣的話,農民朋友的利益和企業的利益是連在一塊的,這樣就能夠保證農民利益和企業利益合理的分配,保證產業鏈的可延續,較好地控制食品安全。
對話劉永好:新農業的未來。。。
¥米¥花¥書¥庫¥ ;http://www。7mihua。com
企業與農民要聯合
吳小莉:我們在談未來5年中國農業的產業發展。您覺得普遍來說,能夠形成多少這樣的現代化農牧業體系?
劉永好:農業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種植業,種糧食、種蔬菜。現在種植業規模不大,在近幾年要有非常大的突破有難度。因為我們的土地年產承包責任制決定了我們每一戶農民的耕地不大。雖然我們可以透過流轉擴大這個規模,但是要完全實現數千畝,甚至上萬畝的耕種是有難度的。
另一部分是畜牧業。畜牧業與種植業不一樣,因為它佔用的土地並不多,它可以規模化地發展。最近兩三年來,畜牧業規模化發展的速度非常快。現在沿海地區,已經很難找到一家一戶養幾頭豬的了。在這個偉大的變革過程中,有一部分農民從小農變成大農,創辦了農業企業,變成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參與者、推動者和建設者。而在這個偉大的變革過程中得益的是誰?農民、企業、社會、政府,所以說這是共贏的事。我說的就是這樣的變革。
吳小莉:我們現場有農戶的代表,我們請他們來說說他們的心聲。
路振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