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3 / 4)

菌還是被汙染了,他忘記了密封培養皿,當他開啟培養皿準備觀察的時候,他發現培養皿口上長出了藍綠色的黴菌,黴菌旁邊,葡萄球菌被溶化了,出現了清澈的水滴。他心中一動,莫非這種黴菌能夠抑制葡萄球菌?

弗萊明緊緊抓住這次“偶然”的發現不放,全力以赴地對這種藍綠色黴菌進行研究,終於找到了葡萄球菌的剋星—青黴素,並進一步發現它對其他一些病菌同樣有殺滅作用。1929年,他發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並指出這項發明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遺憾的是他一直沒能找到提純青黴素的方法,於是他將青黴素菌菌株繼續進行培養,並於1939年將菌種提供給準備系統研究青黴素的英國病理學家弗洛裡和生物化學家錢恩。

透過一段時間的緊張實驗,弗洛裡和錢恩終於用冷凍乾燥法提取了青黴素晶體。之後,弗洛裡在一種甜瓜上發現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黴素的黴菌,並用玉米粉調製出了相應的培養液。1941年開始的臨床實驗證實了青黴素對鏈球菌、白喉桿菌等多種細菌感染的療效。青黴素之所以能既殺死病菌,又不損害人體細胞,原因在於青黴素所含的青黴烷能使病菌細胞壁的合成發生障礙,導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動物的細胞則沒有細胞壁。但是青黴素會使個別人發生過敏反應,所以在應用前必須做皮試。經過三位科學家的努力,最終在1940年提取出有效的青黴素。頓時,弗萊明聲名大振。美國於1942年投入了大批次地生產,並且裝備給了二戰中盟軍的醫療隊伍,挽救了數十萬反法西斯戰士的生命。

第五章 醫藥類(9)

1945年,二戰結束後,弗萊明、弗洛裡和錢恩因“發現青黴素及其臨床效用”而共同榮獲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青黴素是一種高效、低毒、臨床應用非常廣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成功研製大大增強了人類抵抗細菌性感染的能力,帶動了各類抗生素的發展。它的出現開創了用抗生素治療疾病的新紀元。透過數十年的完善,青黴素針劑和口服青黴素已能分別治療肺炎、肺結核、腦膜炎、心內膜炎、白喉等疾病,大大增強了人類治療傳染性疾病的能力。

胃鏡

Gastroscope

人物簡介

宇治達郎1919年生於日本,是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的外科醫生,由於二戰結束後,日本缺乏糧食,胃癌高發,檢查難度大,驅使他發明了胃鏡。他一生淡泊名利,成名後離開所在單位去做鄉村醫生,於1980年去世。

發明史話

人類早期醫學不發達,食管疾病,胃病常常得不到有效的治療,主要是早期的檢查手段落後,醫生無法及早發現患者狀況,直到胃鏡發明後才真正解決了這一問題。19世紀,很多醫生就嘗試發明一種能夠照到病人體內的鏡子,德國人庫斯曼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868年的一天,他在觀看雜技時看到吞劍表演者將一支長劍慢慢地從嘴裡插了進去。他的大腦裡突然閃過一道靈光,既然吞劍表演者能夠把一柄那麼大的劍吞進去,是否可以發明一種管子插入食管,來觀測患者的病變呢?這樣第一臺食管胃鏡就發明了,這臺儀器由一根金屬管子和裝在末端的透鏡組成。由於當時使用蠟燭照明,光線昏暗,管子雖然插進去了,但無法看清病變的情況,另外金屬管還容易刺傷患者食道,因此很快就被棄用。

庫斯曼胃鏡雖然被棄,但是仍然有人希望有更好的胃鏡發明,之後的發明者多數是改進末端鏡片裝置,有的使用稜鏡,有的使用反光鏡,但是使用時還是要把金屬導管插入患者的食道,這對患者來說非常痛苦。

20世紀30年代,胃鏡的研究終於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德國學者辛德勒和沃爾弗研製成功了一種由軟管制作的半可曲式胃鏡,它插入容易,影像清楚,儘管如此,用胃鏡來給患者診療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二戰以後,日本東京大學的醫生宇治達郎開始了胃鏡研究。由於戰敗,國內缺乏糧食,很多人得了胃癌,限於檢查技術的落後,等到開啟胃後多數已經到了晚期,只能等死。為此,宇治達郎決定發明胃鏡,他首先從光學鏡頭著眼,請求和奧林巴斯合作,但是他提出的方案並不受奧林巴斯高層重視。無奈的宇治達郎只好和幾個好友合作,終於在1950年,成功研製出了軟式胃鏡,人們把它叫做胃內照相機。它藉助一根纖細、柔軟的管子伸入胃中,醫生可以直接觀察食道、胃和十二指腸的病變,尤其是微小的病變。胃鏡檢查能直接觀察到被檢查部位的真實情況,更可透過對可疑病變部位進行病理活檢及細胞學檢查,進一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