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偉道:“在下就此別過,如我那哥哥不肯答應,明夜在下一人前來就是。”
也不待梅絳雪答話,轉身一躍,飛出室外不見。
次日清晨,梅絳雪一早起來,未及梳洗直向大殿行去。
只見大殿中燭火高燒,那老尼和另一個年紀較輕的尼姑已開始燃香拜佛,準備早課。
梅絳雪隨在兩人身後,拜過佛像,端坐在神案蒲團之上。
二尼拜過佛像之後,開始誦讀經文。
一時間梵音飄揚,鐐繞耳際。
那老尼隨手在神案上取過一本經書,遞了過來,低聲說道:“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梅絳雪接過經書展開一瞧,正是兩人誦讀的經文,當下隨著兩尼,朗朗高誦起來。
做完早課,天色已經大亮,那老尼收了經書,低聲對梅絛雪道:“佛門廣大,慈航普度,你如覺得這尼庵尚可暫作棲身之地,儘管留居下來。”
梅絳雪輕輕嘆息一聲,道:“弟子內心之中,實在羨慕兩位師父的寧靜生活,不過弟子滿身罪孽,結仇無數,常留此地,只怕要為兩位招來災禍!”
那老尼微微一笑,道:“佛門廣大,無所不容,但慈航不度無緣之人,來亦是去,去亦是來,留此與否,悉聽尊便。”
說完緩緩向殿外走去。
梅絳雪輕輕嘆息一聲,步出大殿。
她內心充滿著矛盾,既覺佛門清靜,託佑於此,可忘去無數煩惱,但又覺此身積孽無數,難登慈航之舟。
一時之間,竟然是猶豫難決。
一日匆匆,天又入夜,二更時分,葛諱,葛煌聯袂而來。
葛偉恭恭敬敬的對著梅絳雪抱拳一禮,道:“我兄弟心念父仇,拼受日後自斷一臂之苦,也要追隨姑娘學習武功。”
葛煌接道:“在這尼庵之後,十里之處,有一座廣大的森林,林中有一片水塘,大約有畝許大小,那地方人跡罕至,倒是一處極好的習武所在。”
梅絳雪道:“你們帶我去瞧瞧吧!”
站起身來,向外行去。
這三人都有著絕佳的輕功,十里行程,轉眼即屆。
月光下,果見一片廣大的森林。
梅絳雪四顧了一陣,心中暗暗奇道:“此地四周不見山勢,在這一片平原之中,竟有著這樣一片森林,也算是奇怪之事。”
只聽葛煌低聲說道:“在下帶路。”
身子一側,鑽入那茂密的林木之中。
梅絳雪隨在兩人身後,在那茂密的樹林中,行約半個更次之久,忽見眼前一亮,一鉤銀月,盪漾於水波之中。
果然,在這片茂密的林木之中,竟然有著一片畝許大小的水塘。
在水塘的四周,有一片空闊的草地,實是一處習練武功的好地方。
梅絳雪打量了四周一眼,點頭說道:“這地方很隱密!”
葛偉道:“我們兄弟,想在這水塘之畔,為姑娘搭上一座茅屋,也好免姑娘奔走之苦。”
梅絳雪沉吟一陣,道:“好吧!不過兩幢茅屋,要各據水塘一邊,一幢作為你們兄弟安居之處,除了傳授武功時之外,不得我的召喚,不許進入我住房五丈之內。”
葛煌道:“姑娘傳授我們武功,有如師長之尊,一切但憑吩咐,我等無不遵從。”
三日之後,梅絳雪果然遷入了這隱密的森林之中,葛氏兄弟在她那一座簡陋的茅屋之中、佈置的甚是華麗,應用之物,無一不全。
梅絳雪仍然是一副冷若冰霜的神情,除了傳授兩人的武功之外,從不假以詞色,每隔上兒日,她必要到那尼庵中相伴兩個老尼,作上一次佛課,誦讀經文。
就在梅絳雪傳葛氏兄弟武功之時,方兆南也正在覺夢、覺非兩位高僧的細心傳授下,苦練少林上乘武功。
第五十四回拜高僧再修絕功
原來,方兆南至!了嵩山之後,並未再驚動少林寺中僧人,滿山行走,費了大半天的工夫,找到了那日跌下懸崖的地方。
他並採集了甚多山藤,銜接起來,一端拴在一株松樹之上,提著木籠,攀藤而下。
他此時的武功,較跌入懸崖之日,又有甚多進境,借這垂藤之力,自然是輕而易舉的落入谷中。
谷中的景物依舊,方兆南一辨別方向,沿著山壁行去。
行約兩三丈遠,果然有一座敞開的石洞。
方兆南提聚真氣,沉聲問道:“弟子方兆南,求見兩位老前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