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已去!
米摯憋屈極了!很想就這麼不幹了!卻又有一股氣在,硬撐著沒說出辭職的話來。打算下班之後召集大家聚會,想個合適的辦法,把這一關給過了!
————————————————————————————————
元老派大獲全勝,武將們也與有榮焉。卻又有一種擔心:自家孩子,怎麼辦?武將家的孩子,大家懂的,從遺傳方面來講,就缺少學霸的基因,如果再被外來的學霸給戧了行,那豈不是沒了活路了麼?
顏神佑趁機提出了了一攬子計劃,比如武舉其實是按軍區劃分的,指揮類的,武力值高的有加分。同時,國子學就是給你們這些官二代上學的啊,想什麼呢?!想從文的,就進國子學。想習武的,咱們再建一個獨立的軍校好了呀——雖然規模會比較小。
還有,一句話,顏神佑當場也說了出來:“兒子讀書不好,不是還有閨女麼?誰家閨女能讀書出來,也收啊!”——這才是重點。
武將們琢磨了一下,機會比以前多了許多。雖然有被戧行的風險,但這是一個保險櫃,外面文臣打得頭破血流,跟他們都沒什麼關係了。前提是——不能讓文臣把手插進來!
武舉之事,費時間的反而是細節的設定,倒不怕政令不行。大周戶籍改革已經完成,祖宗三代記得清清楚楚,不止地方,京城戶部也有存檔。介紹信都不用開——雖然要求上有——過來報名考試就可以了,考過了,自然可以經過短期培訓,正式上崗。
顏神佑倒是想在長安軍區這邊辦軍校的時候順手建個女學,惜乎年關將至,總結事務太多,又要與顏希真等討論接下來的計劃,且缺教師,只得暫緩。
行武舉的詔命頒佈當天,李今便請命:昂州他熟,等顏希真述完職回昂州,他也跟著去,親自盯著昂、廣的武舉考試。正好,根據流程,明年秋天,他就能再押著一群武舉人上京做培訓來了!
顏肅之是想留他在京掐架的,無奈本人不配合。新政策的推行,也確實需要一心撲在新政上面的人去盯著,以防出錯,被反對派攻擊。
有他請命,霍白也主動領取了西部的武舉事宜。揚州、舊京那裡,都是顏肅之信任的人,一個眼色下去,人人主動。京兆尹杜黎是最有眼色的一個人,不但武舉,連文舉,他都想上書請行了。唯長安往東的地方,看來看去,還缺人。
山璞當仁不讓,總不好姐夫妹夫都出動了,他個武將出身的反而留在京中享太平。便也請命東行。往東這一路,也是他率大軍踩過的,由他去,倒是能壓倒很多反對的聲音。
此事既定,顏神佑開懷不已,於家中設宴,又總請了同輩的兄弟姐妹吃酒賞花——可攜家屬同來。六郎也攜了阿蓉前來,又與阿萱碰面。姐妹見面,也是歡喜。阿萱固可入宮見妹,卻又礙於宮禁,不好常來常往。見一面,便是一次歡喜。
秋高蟹肥,滿園黃花,園中還種了幾株銀杏樹,搖落一地金葉。霍白點心一笑,心道,是個雅緻地方。
眾人興致都還不錯,唯有徐昭,有些鬱鬱寡歡。大家曉得,他與顏氏有了些隔膜,對竇馳也不大看得上眼,也都不撩他,只與他說起舊京風物。又問他舊京池苑今在否。阿萱對舊京感情頗深,聽得很是認真,還嘆:“如今可真是物是人非了。”
李今精神卻好,聽到舊京相關的話題也不炸毛、也不抑鬱,只說:“人總是要向前看的,如今長安,總好過舊京的!大家努力!”
說到努力,話題就多了,從武舉說起,又說到學校。六郎說:“國子學與太學陸續都成了,正旦過後,便要開課的。東宮學堂也照舊,將你們家大郎留下來吧。有我們看著呢,還有他岳父家。”這個大郎,便是李今的長子了。
李今與顏希真也在為這個事猶豫,長安條件自然是極好的,但是骨肉分離,又是不好了。何況李今的祖母身體不好,長途跋涉且不敢讓她走,不定什麼時候就死了,萬一死的時候重孫不在眼前,也是個遺憾。
六郎聽了,也有些無奈,道:“這便無法了。”他卻不知,那頭楚氏命人賜下了錢帛、綵衣與李今的母親與祖母,等兩口子帶了孩子回了昂州,就被老人家一通說,命將長子送到長安宮中去。第二年暮春,東宮學堂就又添了一個學生——這是後話了。
眼下顏希真又試探地說到了女學,她是想看看六郎的態度。六郎倒是無所謂,只問:“男女大妨之事,雖然說起來有君子小人之別,卻是不得不慎重的。”
顏希真笑道:“我正要說呢,想跟朝廷要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