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亦曾有過這樣一則訊息:某賊技癢,無法抗拒突發的,強烈的想要偷竊的衝動,竟然太歲頭上動土,去掏警察的口袋,結果,被逮個正著。
此類衝動行為,當真可謂見怪不怪。
從本質上說,衝動行為,是複雜理性為保持生命衝動的欲求和影響生命衝動完全滿足的環境之間的平衡所作的努力。
所有衝動行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複雜理性為太強烈的本能需要所迫促,它渴望求得完全滿足,因而,在思想動搖之中審視實踐情況,在思想迷亂之中以力求個體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的原則,洗滌思慮,考察善惡禍福,尋求聚合,在憂懼解除條件下,作出決斷,順應時勢而動,引導心理的個體和合於具體的時間、地點、條件而行。
這,就是衝動的機制。
由於在衝動的心理過程中,複雜理性總是直接為生命衝動的完全滿足排除障礙和促進發洩服務,擴充和展示了意識的作用和功能,因而,衝動行為,實屬心理的個體一種主動尋求正常適應外界環境的行為表現。
與心理的衝動過程密切相關的一類常見的行為心理機制,就是逆反心理。
由於在衝動的心理過程中,舍而退避、過分遏制生命衝動尋求快樂的要求是行不通的,複雜理性只有謹遵中道而行,因而,儘管複雜理性明知遇見障礙知難而進,可能會致使個體自身暫時遇到危險,但只要歸根到底沒有過錯,為避免錯失良機帶來悔恨而遺憾,求得個體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同時,實現生命衝動的完全滿足,複雜理性總是果斷地引導心理的個體冒險而行。基於複雜理性在此過程中,總是悖逆、反抗環境壓力的遏制行事,因而,人們習慣上,把它稱之為逆反心理。
諸如,西方聖經故事中所記載的,上帝吩咐亞當(Adam)和夏娃(Eve),不準吃伊甸園的蘋果,在上帝未禁止之前,亞當與夏娃並未想到要偷吃蘋果,禁止以後,反倒產生了不可抑止的慾望,結果,稍經蛇的誘惑,就不顧一切,偷吃了禁果(按:見《舊約全書》“創世紀”第三章:“耶和華上帝所創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對女人說:‘上帝豈是真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麼?’女人對蛇說:‘園中樹上的果子我們可以吃,惟有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上帝曾說,你們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蛇對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因為上帝知道,你們吃了果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惡。’於是,女人見那棵樹上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她丈夫也吃了,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顯身露體,於是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羞恥,便用樹葉編成裙子遮住自己的身體”),即是逆反心理的一個表現例子;
又如,希臘神話傳說裡所描述的,宙斯大神嚴厲命令侍女潘多拉(pandora),不準開啟他的小盒子,但越是禁止,越引起潘多拉的好奇,終於,有一天,她乘宙斯大神不在,不顧一切地開啟了小盒子,於是,裝在裡面的疾病、仇恨、罪惡、妒嫉等禍患,象蚊蠅般一齊飛了出來,給人間帶來了不幸,則是逆反心理表現的另一個例子;
再如,據說,國外有個經銷捲菸的老闆,產品一度無人問津,後來,他便別出心裁地在店門口貼出巨幅廣告:請不要購買本店的捲菸,因為本店經營的捲菸尼古丁、焦油含量比其它店的產品高出1%,並指出,有人業已因吸了他們店的捲菸而死亡,這幅廣告貼出以後,附近幾個商店的老闆均暗中得意,以為又可少一個競爭對手了,豈知,結果令那些老闆們驚愕萬分,許多顧客見了廣告後感到新鮮、好奇:“高出1%尼古丁、焦油!買包抽抽,看死不死人!”這個店生意因此而日漸興隆,隨後,他們在報紙上做了同樣內容的廣告,顧客紛至沓來,生意更好,後來,這個企業竟發展成擁有數個分廠、十來個分店的大企業,這,無疑亦為逆反心理的又一個突出的表現例子;
日常生活中,到處可以觀察到:
某本書,本來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成為“禁書”之後,人們反倒爭相傳閱;
某部電影,本來平淡無奇,但成為“內部電影”之後,人們則設法一睹為快;
某種商品,本來並不緊俏,但實行“優惠券”之後,本不想買的也加入排隊的行列,不放過機會;
一開始就受到雙親粗暴干涉的愛情關係,無論後來兩人是否成婚,彼此相愛之情隨著這種干涉程度的增加,反而愈加遞增,甚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