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2 / 4)

小說:合掌錄 作者:誰與爭瘋

需”。傳統,經學如《大學》,史學如《史記》,子部如《老子》,集部如《楚辭》;“三名”即名人,如李白;名著,如《李白集》;名篇,如《送孟浩然之廣陵》。時尚,如保健類的書;急需,根據自己的急切需要選擇。

星雲大師:

有的人很會讀書,並深得其樂;有的人對讀書則味如嚼蠟,不知其味。我認為,讀書要以融通為主,以方法、技巧為輔;讀書以勤、熟為功效,以用心、下手為實際。

崇年先生:

我概括了讀書的“八之訣”:博學之,精約之,時習之,審問之,考辨之,思悟之,發明之,篤行之。

星雲大師:

你概括得很好,如果能夠做到這些,就進入了讀書的最高境界。

崇年先生:

讀書的經驗應是:貴多更貴精,由博而致約;貴精更貴悟,由約而通達。把書讀通了不容易。

星雲大師: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讀書境界。

崇年先生:

我認為讀書有三種境界:

一是“消閒”,這是最低的層次。人太忙,怎麼辦?要消閒,諸如對飲當歌,或串門閒聊,或居家獨處,翻開書本求教。不管什麼書,只要能讀下去,凝滯的時光,如同澗底的暗流,漸次打發過去……

二是“求知”。抱著這種念頭去讀書似有功利目的在。人要生活、立身、升遷,並求得在社會上立足,必持一技之長,此技或從社會得來,或從書本中得來,而從書本中得來,便是“求知”。其實,“求知”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自我完善,二是啟迪別人。世上只有自己明白的事,才能清楚地告知別人,這種人追求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充實自己的不足。

三是“無慾”。就是無慾無為的讀書。清代思想家戴震認為:“凡事皆有欲,無慾則無為也。”讀書只有除卻功利之外,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將讀書當“敲門磚”者,永遠跨不進神聖的讀書殿堂。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身心

健康食品

星雲大師:

目前,國際間最重視、最關心的,就是環保、建築、經濟、衛生、保育等問題。而這些國際間所關切的潮流,都離不開人類的安全與健康,其中,“食品健康”問題,一直是人類所關心的重點。

崇年先生:

“民以食為天”。吃是維持人類生存的根本,以至於中國人把吃當作“天”來看待。食品的健康與安全是人類生存的基本保障。

星雲大師:

從中國的秦始皇,到十六世紀法國的弗朗西斯一世,都是一心慕求長生不老藥的君主。除此之外,中國曆代文人也都有這樣的訴求,比如宋代,蘇東坡有“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的詩句;蘇轍有“老去自添腰腳病,山翁服慄舊傳方”的詩句;黃庭堅則留下“湯泛冰瓷一坐春,長松林下得靈根,吉祥老子親拈出,個個教成百歲身”的詩句。由此可見,食用健康食品,是不論身份、地位、地域的,是人們有志一同的希望。

崇年先生:

中國曆代的君主,秦始皇、漢武帝、明嘉靖帝、清雍正帝等,都想長生不老,可是至今沒有一位長生不老的皇帝。說到飲食,皇帝的飲食是天下最好的,偏偏皇帝不高壽。明朝十六位皇帝,平均壽齡四十二歲;清朝十二位皇帝,平均壽齡五十三歲。這說明皇帝的飲食同皇帝期望的壽命是不一樣的。

星雲大師:

孔子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而現在流行的健康食品,卻要合乎自然,且不能太鹹、太油、太精緻,雖不是長生不老藥,但要益於五臟六腑的消化,要增加面板的滋潤,還要能夠抗拒百病。如水耕植物、海藻片、糙米飯、小麥草、胚芽米、水果醋,低糖、低膽固醇的食品,一些清淡、天然、無人工色素的食品,都被列入健康食品的行列。

崇年先生:

現在,窩窩頭和糙米飯成了人們飯桌上的新寵。過去農村一般家庭平日不吃白麵,逢年過節才可能吃上一頓白麵。北方的麵條,窮人吃的雜麵,現在成為綠色營養食品。粗精顛倒,蠻有意思。不過,現代人為了口腹之慾,往往也不吝品嚐魚翅、燕窩、魚須等。2003年SARS從南粵等地開始流行,據說與人們愛吃一些動物野味有關。

星雲大師:

現在一般的社會人士,只貪圖飲食享受,面對不斷的天災人禍、生靈不安,似乎真的都沒有一點覺省。在加拿大,人們即使釣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