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魚,如果沒有一尺長以上,他們是不會忍心烹殺煮食的,一定要放回河裡,以保護生命的成長。現在世界上不少護鯨協會都用種種方法去影響臨海國家,呼籲大家共同抵制、處罰濫捕鯨魚的人,為的是要維持生態的平衡,不要讓稀有動物在我們這一代絕種。不然的話,真是天大的罪過啊。
崇年先生:
我到過一個地方,早上到海邊散步,見漁民用密眼網捕魚,捕上的魚非常可憐,約有一寸多長。這真是竭澤而漁。我看到史料記載,在清康熙年間,清朝代表到尼布楚去談判,臨行帶上漁網,到關外一個湖裡捕魚,一網下去,全都是魚,網拉不上來。五十年前,東北還有民謠:“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落在飯鍋裡。”由於人口激增,漁獵沒有節制,上面那種狀況,已成歷史故事。
星雲大師:
什麼才是健康食品呢?老子云:“五味令人口爽”,每天所食,只要能維持生命能量之需,而不過取,就是健康食品。《菜根譚》雲:“知生之必死,則保生之道不必過勞。”身心健全、生活自在,才是真正的食品健康。
崇年先生:
古代有春天不狩獵的禮制,因為春天是動物懷胎繁孳的季節,要關愛生命,並澤及子孫。
星雲大師:
保護生態,實質上就是保護自己的生存空間,也就是保護自己的生命。我們不能把自己一時的口腹之樂,建築在其他眾生的痛苦身上,如此有損自己的陰德、壽命,這是必然的因果;如果沒有這樣的因果,何必以“食”比“天”呢?
崇年先生:
人與生物、人與自然,共存共享,彼此和諧。人若無限制地破壞與與自然界的平衡,到頭來,必然受到生物與自然的懲罰。
星雲大師:
其實,人除了嘴巴吃之外,眼、耳、鼻、身、心都需要健康食品。眼睛的健康食品,是看有益身心的書籍、影視;耳朵的健康食品是聽好話、聽悅耳的音聲;身體的健康食品,是舒適、充足的睡眠,以及適度的運動;心的健康食品,是滿足、感恩、信仰、沉靜、安忍、自在,以及包容、寬心、溫和與體諒。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和合(1)
說“分合”
崇年先生:
我原來分不清,你們穿的普通衣服叫“海青”,外面罩的叫“縵衣”,相當於工作服或職業裝;另一種叫“袈裟”,才是僧人的標誌,是這樣的嗎?
星雲大師:
是的。
崇年先生:
我不知道這事。我看見有的穿“海青”或“縵衣”的卻留著長髮;有的卻剃髮,不明白。今天才明白。
星雲大師:
我覺得西服也好,漢服也好,服裝代表的是一個人的身份,好比軍人,海軍有海軍的服裝,陸軍有陸軍的服裝,空軍有空軍的服裝;此外,警察有警察的服裝,法院有法官的服裝等等。這有什麼關係啊!為什麼要排斥僧服呢——我是說大陸有些地方不準穿僧服上講臺。
崇年先生:
可能有人有一個概念,以為這是傳教,不是做一項學術文化交流。這種現象,慢慢會好轉的。我舉一個例子,一九九二年我到臺灣,那年兩岸剛開放,臺灣送了很多書給我,當時我帶了兩個大箱子,裡頭全裝滿了書。結果到了廣州海關說要檢查,我說:“請看吧。”箱子裡的書都是學術的書、清史的書,過關沒有問題,但其中有一本書是臺灣“國史館”編的,是他們所有出版物的目錄,一個小薄本。海關檢查人員見上面印著“*某年某月印”的字樣,他說:“你這本書不行。”我說:“怎麼不行?”他說:“這個印有‘*’字樣。”我說:“它是在說明哪一年出版的,不是說‘*’。”他還是說:“那不行!”我說:“要不你沒收?但你沒收必須要寫個沒收條子,我到北京以後去告你沒道理。”他說:“我不沒收,你給我書。”我說:“我也不能給你。你要這幹什麼?”他說:“我要拿回去請示。”要知道,那天我早上四點就起床,從淡江大學坐車到桃園機場,行李檢查後上了飛機,在香港又換乘飛機,之後到了廣州,都已經累得夠嗆了。因為頭天晚上,他們請我吃飯,到了夜裡三點鐘才把我送回,四點鐘我又急著起床趕路。這時候他拿書去請示,我又等了三十分鐘,等得不耐煩了。他回來以後,不客氣地說:“給你!”我說:“不可以這樣說!什麼叫給我?這本來就是我的書,怎麼換成是你給我?你應該說還我,怎麼是給我?”當時我態度很硬,就說:“你叫什麼名字,給我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