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有功,被封為楚國的上柱國,封給他五個縣,輔佐懷王建都盱眙(xūyí)。項梁自己則號稱武信君。
項梁剛剛立了楚懷王,張良又建議他恢復韓國,並從民間找到了韓國王室的後人韓成,立為韓王,張良自任韓國的申徒這一官職。然後,張良和劉邦暫時分開,和韓王一起帶了千把人攻城略地,一開始也攻下了一些城市,但是在秦軍的反擊下很快就丟失了,後來終於無家可歸,成為一支正宗的流竄型部隊。
過了幾個月,項梁率兵去攻打亢父(gāngfǔ),又和齊將田榮、司馬龍且(ju)的軍隊一起去援救東阿,在東阿大敗秦軍。
剛和秦軍打了一仗,田榮就立即率兵返回了齊國,並趕走了齊王田假。田假沒辦法,只得逃亡到了楚國,投靠了項梁。田假的國相田角逃亡到趙國,尋求政治避難,趙國收留了他。田角的弟弟田間本來是齊國大將軍,此時留住在趙國,也不敢回齊國來。田榮的軍事政變很快宣告成功,又趁熱打鐵立了田儋(dān)的兒子田市為齊王,自己獨攬朝政大權。
項梁擊破東阿附近的秦軍以後,就去追擊秦的敗軍。因為兵力不足,他多次派使者催促齊國發兵,想與齊軍合兵西進。
田榮收到項梁的書函,卻不以為然地對使者說:“除非楚國殺掉田假、趙國殺掉田角、田間,我才會出兵。”
項梁聽到使者的回信,斷然拒絕:“田假是我們盟國的王,走投無路來追隨我,我不忍心殺他。”趙國也做出姿態,表示不肯殺田角、田間來跟齊國做交易,於是齊國始終不肯發兵幫助楚軍。
項梁另派沛公劉邦和項羽一起去攻打城陽,項羽待城破後,屠戮了這個縣。又向西進,在濮陽以東打敗了秦軍,秦不得不收拾慘兵敗將退守濮陽城。劉邦、項羽就轉而去攻打定陶。定陶沒有打下,他們就又離開定陶西進,沿路攻取多處城邑,直到雍丘,打敗秦軍,殺了秦將李由。然後回過頭來攻打外黃,沒有攻下。 。 想看書來
第十一章 項梁之死
項梁這隊人馬自東阿出發西進,等來到定陶時,已兩次與章邯率領的秦軍展開過激烈交鋒,並且都取得了壓倒性決定勝利,加上項羽和劉邦那一隊沒有辜負他的厚望,大敗一股秦軍,還殺了秦的一個將軍李由。項梁自此覺得,眼下沒有什麼可以阻礙他轟轟烈烈的西征霸業了,因此更加輕視秦軍,漸漸顯露出驕橫狂妄、不可一世的神態來,正是如此,為他後來的慘死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可是,此時就有一位很有膽量和魄力的傢伙,他看不下去坐不住了,站了出來。他就是後來的上將軍——宋義。整個楚軍幾萬人唯有不識時務的他,再三站出來規諫項梁:“打了勝仗,將領就驕傲,士卒就怠惰,這樣的軍隊一定不會長久,肯定要吃敗仗!如今我方計程車卒在一天天怠惰下去,而秦兵在一天天地增加,我深深地替將軍您擔心啊!”
項梁早已被勝利衝昏頭腦,此時根本就聽不進宋義的規諫,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聽宋義搖頭晃腦地講這些大道理,煩都快煩死了,終於忍無可忍,恰巧此時田榮在齊國發動了軍事政變,不肯再跟著項梁幹“攻秦”的事情了,項梁就趁此機會,把宋義遠遠地派了出去,出使齊國。
宋義也沒辦法,只好不緊不慢地晃悠在半路上,想看看項梁不聽他的話,到最後究竟會落得個什麼樣的下場。在此之前,齊國也派了一個使者——高陵君顯,往楚國這邊趕,他們兩個就這樣被歷史巧妙地安排在半路上相遇了。
宋義拉住了顯,問道:“您是要去見武信君項梁吧?”顯回答說:“是的。”宋義連忙說:“依我看,武信君的軍隊必定要失敗。您要是慢點兒走的話,就可以免於身死,如果走快了就會趕上災難。”
秦朝最後一支強勁的軍隊被項梁打的這般落花流水,儘管朝廷內部各方政治勢力鬥爭很激烈,但對這隨時可能危及秦朝政權和麵子的問題,卻是達到了出奇地一致,執政者們調動了全部的兵力來增援章邯,攻擊楚軍。章邯又採用偷襲的辦法趁楚軍鬆懈,沒有太防備的時候,在定陶大敗楚軍,項梁力戰而死。
沛公、項羽離開外黃去攻打陳留,陳留堅守,攻不下來。沛公和項羽一塊兒商量說:“現在項梁的軍隊被打敗了,士氣遭受重創,士卒都很恐慌,不如會同其他的隊伍一起去保護懷王,也可以得到暫時的休整。”就聯絡上呂臣的軍隊一起向東撤退。呂臣所屬部隊暫時駐紮在彭城東邊,項羽的軍隊駐紮在彭城西邊,沛公的軍隊駐紮在碭(dàng)縣。 。 想看書來
第十二章 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