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舒了口氣。又過得半晌,雍正才道:“你知道就好,自來都是個有良心的孩子,朕沒有看錯人。”
胤祈只微笑,不答話。
又沉默許久,或是隻過了片刻,聽雍正道:“如今還有一樁事兒,約莫是你要辛苦了。”
胤祈道:“請皇上吩咐,但凡是皇上有話,奴才萬死不辭。”
雍正聽他答得乾脆,自己倒是猶豫半晌,拿了書案上幾張紙,遞給旁邊的高無庸,道:“你先瞧瞧這東西。”
從高無庸手裡接過了紙張,胤祈低頭一看,那上頭卻是他自己的字跡。
這原是先前他寫給怡親王的東西,卻不知怎麼到了雍正這裡了。不過念及怡親王的忠心,這也不奇怪。胤祈看到了最後,另有一頁附著怡親王的字,也是說的同一件事。不過是將胤祈的想法裡頭不周全的地方指了出來,又說了些他自己的看法。
這算是他給怡親王的私信了,雖是私底下給了怡親王的,也並沒有說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卻是關於八旗整改之事。
打從雍正繼位,便在籌措這事兒。太平日盛,旗丁數目增多,恩養的錢糧不足以供養全家,又不能從事農、工、商各業,普通旗丁除了披甲當差外無任何額外收入,致使其生活處於不斷惡化之中。八旗無以為生,這是從康熙朝以來,一直急著要解決,卻始終解決不了的事情。怡親王已經愁了幾年,頭髮又白了好些,也沒個作想。
胤祈惦記著怕他愁壞了身子,便給他寫了這封私信,說的就是八旗的事兒。胤祈的想法自然就是京旗回屯,原本這是乾隆初年才會有人提出的,此時實行,也不過是早了十來年。不過既是能讓怡親王少些煩心,卻也值得。
之前朝廷的措施,一直是漢軍出旗、八旗非正身旗人出旗為民、設立井田、賞賜銀兩、贖回民典旗地、建立養育兵。戶部和倉儲各司為此耗費了鉅額帑項,然而收效甚微。更嚴重的是這些措施進一步助長了八旗官兵的依賴性,康熙年間的三大庫虧空,也源自於此。
要為八旗成員籌長遠之計,就必須為之立下恆產,由“自為養”取代“官養之”。然京城周邊,哪裡還有土地能夠分給這些閒散旗丁?也只剩下原本女真起家的東北了。
胤祈因知道後世京旗回屯是在黑龍江,便直接指了出來。怡親王約莫是又自檢視了,這才覺得可行,便在後面附上了他自己的意見,也是贊同的。
然京旗回屯只是一句話,實際上實行起來,還有好些地方需要小心。譬如什麼人回屯,什麼人留京;八旗還屯之後,中原若是不穩又該如何;畢竟是帶著軍隊離京,究竟是誰來具體操作相關事宜才好。
諸如此類,種種問題,這信寫了五六頁,說的全都是一件事兒。怡親王勾畫出重點的地方,有他不贊同的地方,也有他支援的地方,密密麻麻的小字,寫了許多附註。胤祈細看了一回,抿住嘴唇,不知道雍正讓他看自己寫的東西,又是什麼用意。
總不能是懷疑,他意圖勾結怡親王?
不會是。就算是信不過胤祈,雍正應當是能夠信得過怡親王的。
那就應當是……想要用他的法子了,卻又不放心,想要仔細將這件事再問一遍。
等胤祈將那幾張紙遞還給高無庸,雍正便道:“你這法子倒是不差,只是,朕看遍滿朝文武,只缺了個能放心派去東北的人。允祈,你可願意去?”
胤祈一怔,聽雍正續道:“這法子說起來,算是你尋思出來的,你自己自然比旁人瞭解得更多,知道該怎麼辦。且你也說,去往東北屯邊的,必須是信得過的人,朕能信得過的,又有這本事的。朕身邊兒,除了一個老十三,也就只有你了。老十三……京城離不了他。”
說著,他看著胤祈道:“你年紀輕,原本不敢就這麼委以重任。只是這些年瞧著,你卻是真有些能耐的,此時再說起來,先帝爺的眼光,當真是精準的。朕信得過你,也願意用你,只你自己願不願意去?這是吃苦的事兒,你……你也想好了再說。”
胤祈垂下頭,他此時真的是心裡亂了。雍正一面懷疑著他和弘晝弘曆走得近,是想要投靠皇子,一面又當真是信用他,這樣大的事情,都問他要不要做,真是不怕他在東北,領著一群旗兵造反了或是劃地為王。
這樣的矛盾,又是信任又是懷疑,究竟是為了什麼?
他究竟,是信得過自己,還是信不過?
然尚未等胤祈想明白,雍正前頭的話剛說完了,不過片刻功夫,他自己又道:“罷了,你還是不要去。東北太遠,說是龍興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