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工會和社團的骨幹份子在反白皮書和藍皮書的鬥爭中已認清英國遲早會下毒手,在大搜捕前已轉移他處,當年的華人抗日軍紛紛走回森林中,重新拿起武器進行自衛鬥爭,併成立以華人為主的馬來亞民族解放軍,這就是馬共武裝部隊的源起(馬共獲得的中國武器支援比越共、緬共、泰共和棉共獲得的都少得多,幾乎沒有)。英殖民者把馬來亞民族解放軍誣衊為”土匪”,把這場鎮壓以華人為主的戰爭描繪成維持治安的”警察行動”。英國殖民當局發動了剿匪月,調動數萬正規軍,以飛機大炮、坦克、裝甲車等現代化軍事裝備妄圖在一個月內將以華人為主的馬來亞民族解放軍消滅。在剿匪月結束時,英國保守黨議員甘蒙承認在剿匪月英國保安隊的傷亡比解放軍嚴重,竟成五與一之比,前殖民大臣在議會大聲疾呼:我請求政府把整個馬來亞問題看作首要問題,假如我們在馬來亞打敗仗一切都完蛋。後來新上任的田普勒Gerald
Templer高階專員上任後,從東非、斐濟、澳大利亞、紐西蘭等英聯邦地區招募軍人,把英殖民地正規軍從五、六萬擴充到十三萬,加上武裝警察和保安部隊,共46萬人,差不多每十五個馬來亞居民配一個士兵或警察。
田普勒的作戰計劃包括在森林上空撒化學藥劑以破壞解放軍在森林中的糧食種植基地,也建立546個戰略村,把579800多人強迫移入,以防止糧食流入解放軍手中。所以英國使用戰略村和落葉劑早於美國在越戰使用。英國甚至僱用264名婆羅洲達克族人,以獵人頭的原始辦法,狩獵解放軍人頭,這是在倫敦工人日報所刊出的一張皇家海軍陸戰隊手提解放軍人頭的照片所揭露的。
到1952年底英國在馬來亞進行的戰爭已踏入第四年頭了,英國動員了英聯邦內很多國家的力量,使用了四倍英軍用於在抵抗日軍人侵馬來亞的兵力,運用了各種海陸空軍現代化裝備,對抗祗有不及華人抗日軍半數即約7500人的解放軍。這場耗費巨大,曠日持久的戰爭不知何時才結束。起先英國不打算很快給予馬來亞獨立,故非到不得已是不會給予馬來亞民主權利。但到了1952年的馬來亞,對英國殖民者來說是已到了非不得已的時候了。早在1949年底英國為了避免到了非不得已的時候而措手不及,便已開始出面鼓勵支援一些親英份子組織政黨,許多官方委任的立法和行政議會的成員就成了這類政黨的骨幹。1951年又開始在聯合邦內實行閣員制度,把一些次要部門如農林和土地、礦產與交通、教育與生活等部門的職權從英人轉到英國人認為可靠的上述以馬來人為主的政黨領導人手裡。至於財政、律政、防務、警政等要害部門仍控制在英人手中。
非馬來人的公民權問題是一個敏感問題,在藍皮書裡英國人以犧牲非馬來人的公民權來爭取馬來人支援其殖民統治,所以在馬來亞聯合邦成立後,祗有五份一華人取得公民權,英國人知道長期不給華人公民權是不行的,不給華人公民權便不能將大多數華人拉到政府這邊來,於是便設法取得馬來人上層的諒解,將原來的在馬來亞居住十五年才有資格申請公民權的期限縮短為十年,公民權解決後便可為未來的全國議會選舉準備了必要條件。
1952年二月吉隆坡市議會選舉是有指標意義的一次,由拿督”奧恩。加爾法爾”領導的獨立黨(先前他組織巫統成為主席,後因主張吸納非馬來人成員而被罷免,至今巫統仍為純馬來人組織),有政府的支援又是由馬、華、印三族所組成,陣容強大。但不敵”巫統”和”馬華”結成的聯盟,十二個議席中,聯盟得9席,獨立黨得2席,獨立人士得一席。英殖民政府開放選舉的目的是以”民主政治”的假象吸引群眾,孤立解放軍,並不是真的要讓馬來亞很快獲得自治。但既然允許選舉就無法完全迴避聯盟提出的要求往中央一級的選舉發展,經過多方爭執的結果,最後決定舉行部份中央一級的立法議會選舉,此次選舉聯盟提出的口號是獲選後在任內和馬共和談結速戰爭,選舉結果是在開放選舉的52個立法議會席位中,聯盟獲得51席,選後英國便讓馬來人的巫統主席擔任首席部長。
聯盟為了履行競選諾言便與馬共談判,馬共在以馬來亞民族解放軍的名義主動建議和英國政府,就實現馬來亞和平、民主與獨立問題舉行談判,也願與馬華印聯盟和其它主張以談判方式結速戰爭的政黨會商和平問題,東姑鴨都拉赫曼Tengku
Abdul Rahman和陳禎祿Tan Cheng
Lock等人便在北部一個小鎮”華玲”與馬共的”陳平”舉行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