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順理成章地大部分田虎地殘兵也跟著去了齊國地山東。在原來地高階將領整頓下。慢慢地形成了規模。
許多百姓不堪忍受部分官軍猛於土匪的燒殺搶掠,也都躲進了太行山,然後被忠義師現勸服,將這些百姓遷移到山東。盧俊義還從這些百姓中甄選有膽氣讓他們回鄉拉人前來太行山,然後再從太行山遷移到山東。盧俊義不想跟童貫主力軍再生什麼火拼,只能讓百姓們自地遷移,不單現在官匪之亂,數年後女真人入侵,山西也是一個戰火連綿、千里無雞鳴的地方,必須要靠這種手段將一部分明智的百姓遷移到山東地,為漢人多留存些種子。
盧俊義將第一軍全部出動來護送從太行山去山東的田虎殘部和山西百姓,河北境內少數敢冒頭出來攔截的州府軍馬都被盧俊義狠狠地打殘回去。由於盧俊義之前兇名昭著、現在兵力強盛,趙宋官員都是明哲保身,有些州縣甚至被迫開關放行,幸虧盧俊義並不願佔領這些地方。盧俊義為了避過童貫大軍,急令所有田虎殘部和山西百姓務必在三個月內完成遷移。
三個月後,遷移到山東的田虎殘部有五六萬人,山西百姓有二十多從這二十多萬人中選拔出四萬精銳,跟蘇定的忠義師合稱忠義軍,編制為齊國禁衛6軍第九軍,軍長為,副軍長孫安、蘇定,下面五個師長為、孫安、梨、山士奇、蘇定,馬靈、鄭天壽為參軍,喬道清調至第一軍近衛軍任6軍總部副參軍。6輝、雲宗武、竺敬、蘇吉、盧元、石遜、梁興、李進、石赫、畢勝、潘迅、馮升、傅祥、吉文炳、安士隆、武能、徐瑾等將或為副師長、團長、參軍之職,其中瓊英暫時編入近衛師孃子團任職副團長,日後別有重用。
………【第四十八章 燕雲往事】………
俊義一邊收攏田虎殘部,一邊全力鞏固佔領的淮西、,同時大力展騎兵。*而他一直沒有放對燕雲十六州的關注,這一段時間內在燕雲地區生的事情已經改變了整個中國的局勢,矛盾的焦點就是燕雲地區的歸屬。
宋朝對燕雲的覬覦日久,不可放鬆。
燕雲十六州指的是幽州(今北京)、薊州(今天津薊縣)、瀛州(今河北河間)、州(今河北州)、莫州(今河北任丘)、檀州(今北京密雲)、順州(今北京順義)、新州(今河北鹿)、>;州(今河北懷來)、儒州(今北京延慶)、武州(今河北宣化)、雲州(今山西大同)、應州(今山西應縣)、寰州(今山西朔縣東北)、朔州(今山西朔縣)、蔚州(今河北蔚縣)。
這十六州自東向西包括了後世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東西長約六百公里,南北寬約二百公里部面積差不多為十幾萬平方公里的一大片土地。而且這些州縣基本上都分佈在長城的南側,是長城這條古老的防線背後的戰略支撐點,其中的瀛、莫二州還向南深入到河北腹地數百里。從軍事角度來看,縱觀中國北方地理大勢,太行山、燕山等山脈呈s形綿延千里,勢如一條張牙舞爪的龍,遮蔽著華北大平原,保衛著中原腹地,實際上是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一道分水嶺,歷代中原的漢族王朝無不在此設關守險,這樣可以避免派出很多兵士鎮守平原地區地關口要隘,省去了好多軍費開支。失去了這些土地和戰略支撐點,地處中原地王朝就等於失去了中國北部、西北部的山川之,也等於是失去了長城防線。
但後晉石敬~將河北、山西北部的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遼國後,趙宋王朝失去了這一天塹,自燕京往南直至黃河,再無險礙可憑,華北大平原上一馬平川,極利於遊牧民族的騎兵馳騁。中原王朝盡失地利險要,再加上缺少了塞北傳統養馬的基地,缺少良馬精騎,難以同遼國爭鋒,也無法阻擋遊牧民族縱馬南侵。
從燕雲南下千里直至開封,都是平原地帶,連個像樣的山頭都少見。開封的北面除了黃河之外,再無其他天然地險阻障礙,基本上都是易攻難守的地方北來的遊牧民族鐵騎會很輕易地越過遼闊而肥沃的千里平原而到達開封城下,使中原王朝陷入被動之中。“燕薊不收,則河北不固;河北不固,則河南不可高枕而臥。”
周世宗柴榮率領水6兩軍北伐燕雲之地,一個多月地時間裡收復了寧易四州來他想一鼓作氣攻取幽州城,但卻因為柴榮病重以及部分將領的異議而收兵,一個月後柴榮病逝,北伐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周世宗柴榮是五代十國後期最有作為地皇帝,無論在治國還是行軍打仗方面,都是一把好手,若非意外去世,他是極有可能收復燕雲十六州的。
宋太祖趙匡胤登基以後,對這一不利的國防形勢曾憂心忡忡地“天下視幽薊為北門,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