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驚奇,而是想起幾日前他預備進宮面聖的事。他若有所悟地看了一眼孫女,然後便和眾人一般把目光放在殷慈墨身上,目光晦暗不明。上回孫女隱晦地提到讓他緩幾天,不急著進宮面聖,果然今天就有了對策。這救災三策施行下去,結果可想而知。
人最怕的就是比較,而且聖心這種事,真的很難說,一件小事或許就能讓聖上厭了你。與殷家努力為皇上分憂相比,自己那行徑越發像逼迫皇上。想到這,饒是一向沉穩的謝持禮背後也不禁出了一身汗,回去他就把那摺子給燒了。
他轉而一想,難道他孫女早就知道今天會有這個結果?但是,不管如何,孫女兒總不會坑自己。他現在需要考慮的是,蔣家黎家如此沉得住氣,還設了套子讓謝家往裡鑽,他們是否也早知今日會有這麼個結果,或者說,他們是否已經與殷家結盟了?謝老爺子不得不思考其中的可能性。
“好!此三策大善!”這是在凝結民心啊,周昌帝一下子就明白過來了,頓時龍心大悅,在渠南災情越演越烈的情況下總算有法子能解決問題了。因此看向殷慈墨的眼光越發柔和,“好孩子,真難為你了,想出這麼幾個法子,你放心,事後朕必有重賞!”
“皇上過獎了,此乃臣女本分之事,當不得皇上厚賞。”眾人的讚美並沒有讓殷慈墨得意忘形,她只是笑著,其實心在滴血,此救災三策是她為族人預備的政治資本。
本來按照她的計劃,只需要弄出祥兆,增加她說話的份量及影響力,然後再將所得賞賜損出,交好的世家子弟趁機敲下邊鼓,定能引發第一波募捐狂潮。屆時,她該得到的周昌帝一定不會忘記。
祥兆之事,她也沒十足的把握騙過周昌帝,不過她已備下了第二方案。如果周昌帝的神色有異,她便主動坦白,如此一來,亦能獲得周昌帝的好感。
而這救災三策會在第二日被殷家嫡系呈到皇帝的玉案上,將捐款引至第二波□,同時也為殷家獲取重要的政治資本,然後方便她走第三步棋,為將來佈局。可惜一切都被七公主那蠢女人那張嘴給破壞了,想到此處,她不禁氣悶不已。
殷慈墨不卑不亢的態度再次惹得眾人讚賞不已。
不過人群中那幾個老臣的表情比較耐人尋味,雖然看起來亦是對殷慈墨讚賞不已的樣子。可真正通透的幾人卻覺得過了,太過了,在他們看來,還不如謝意馨的見好就收。
謝意馨低下頭,掩飾眼中的笑意。如今看似殷慈墨風光無比,卻沒人知道殷家損失有多慘重。
按照上一世的軌跡,殷慈墨在清荷宴上名揚京城,獲得了周昌帝的常識以及百姓的愛戴。次日,殷慈墨之父殷崇亦進上這救災三策,龍顏大悅之下官品連升兩級。隨後,殷慈墨藉著三皇子的便利,創辦了大昌基金會,領著幾個世家公子千金幫忙施行第三策中的在民間募集物資,差辦得風風光光,獲得皇上表彰以及那幾個世家的初步認同,殷家小一輩的子孫第一次進入皇帝眼中。
與此對比,在獲得如此多的救災款後她二叔謝淵保差還辦砸了,隨之被調入京城。殷家人臨危授命去渠南處理這一攤子,漂亮地辦好了差事,她二叔那屁股下知府的位置由殷家獲得。作為對她的獎勵之一,基金會也一直收殷慈墨管著。
上一世,殷慈墨最初掌管救災基金會的幾年,也是殷家商號發展與鋪陳最快的幾年,殷家的原始資金哪裡來的?
這些天她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她回憶了殷家數得上號的人所任職的官職以及經歷的一些大事,發現除了最初的基金會以及渠南的救災款之外,他們後來都不曾經手大宗的銀錢官司,至少明面上如此,暗地裡的那些,她接觸不到,也就不知道了。
可是基金會也不曾出過亂子,那便排除了虧空這一條。而且基金會一直是殷慈墨管著的,她是個愛惜羽毛的,一定不會在這一塊上做出虧空的事來。除此之外,那就是挪用了。用基金會的錢生錢,待被查賬前再把本錢還回來便啥事都沒了,真是聰明。
可還是不夠,基金會要有大筆銀子,必須得在一兩年後,可是殷家的攤子並沒有等到那時才開。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殷家一定在那救濟款上動過手腳!要知道,透過救災三策籌集的銀錢物資都達到一個驚人的額度,即便她二叔再無能,亦不會把事情辦得那樣一團糟。
最有可能的原因便是她二叔乃至整個謝家都遭了別人的算計,記得她爺爺進宮面聖回來後就病倒了,謝家當時也是亂糟糟的,因此被人鑽了空子不出奇。可是殷家目前沒有那個能力能把事情做得天衣無縫,除了與其他的世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