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2 / 4)

的場合也開始使用,不但一般人用,學者也開始用。漢代有名的文學家、“字聖”許慎在中國首部字典《說文解字》中專門收錄了俗體字,由此宣告俗體字正式獲得了學術界的承認。在明朝末年,俗體字在知識分子中流行開來,有些學者還有意識地蒐集整理並使用俗體字。俗體字在歷代碑帖裡很多,在六朝時的一些碑刻就有不少,到隋唐時更加增多,例如“營”、“盡”、“敵”、“繼”、“燭”、“壯”、“顧”、“獻”等字,而唐代歐陽詢和顏真卿的書法作品裡也有很多與簡體字寫法相同的俗體字,如“流”、“景”、“明”、“損”、“珍”、“脫”等。等到了明清時期,書本上使用的與現代簡體字一模一樣的俗體字更是數不勝數,在清刻本的《紅樓夢》裡面,寶玉的“寶”,寫字的“寫”,就是現代簡體字的寫法。

雲錦原來以為簡體字是最近幾十年來依據繁體字簡化、創造出來的,相信大多數中國人也是這麼認為的,經十三阿哥這麼一說,她才知道,現代使用的簡體字有相當一部分就是中國古代的俗體字,在漢字簡化時,被直接拿來用的。只是她還是不明白,既然中國早就有了這些俗體字,而且也流傳了千百年之久,為什麼後來卻出現了斷層呢?弄得自己和現代的絕大多數中國人都認為中國民國以前的文字就是繁體字,而直到現在香港、臺灣、澳門等地還在使用繁體字。

這個雲錦當然是不明白,說起這個事兒的起因其實還是在清朝。當然十三阿哥也是不知道的,因為這事兒是發生在他之後的清朝時期。那時清朝把八股文的格式、語氣、用詞的規定都詳細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同時,也對用字作了極為嚴格的規定,明確宣佈,只許用“正體”字(也就是繁體字),不能用“俗體”字,違者嚴辦。乾隆為《四庫全書》欽作的《辯正通俗文字》中更公開說:“俗者,承襲鄙俚……斷不可從也!”1874年,龍啟瑞奉諭作《字字舉隅》一書,斤斤辯正科舉考試用字,堪稱清朝字型復古的典型。

對於俗體字為什麼斷層而導致自己無知地事。雲錦雖沒弄明白。但她卻已經明白自己是鬧了個大笑話。想起自己以為十三是穿來地之後。震驚、竊喜、惶恐、害怕等一系列地心理反應。在對十三心懷愧疚之餘。不禁也是好笑不已。暗歎自己定力不足。一個俗體字。就嚇成那樣。也太缺練了。

“雲錦謝過十三爺地講解。”古人嘗有“一字之師”。更何況十三阿哥講了那麼多。肯定是要謝地。

“明白了?就你那學問。還想著挑別人錯呢。”四阿哥已經夠冷地了。居然還說風涼話。

“雲錦不是道過歉了嘛。”雲錦小聲嘀咕著。這本主還沒說話呢。四阿哥倒沒完沒了地。就算是你們兄弟情深。也犯不著抓著這點小事兒不放啊。

“你打算如何向你十三爺賠罪?還有。你十三爺給你講了這半天。你又打算如何謝過?”這四阿哥當真是個討債地。

“四爺認為雲錦應該如何做呢?”雲錦也豁出去了。你說咋辦吧?

“你”四阿哥臉一沉。

“雲錦,這樣吧。罰你今兒做幾個好菜,讓我們哥兩兒好好喝幾個。”十三阿哥忙開口。

做菜,就這麼簡單?雲錦有些疑惑,看向四阿哥。

“看什麼?沒聽你十三爺說了。”四阿哥瞪了雲錦一眼。

“是,雲錦這就去準備。”雲錦知道今天兩位阿哥要來,已經讓廚房已經備上了。

“還有”四阿哥發話阻止她。

“請四爺吩咐。”雲錦就知道四阿哥沒這麼簡單放過自己。

“要好好弄幾個菜,可別糊弄。”結果四阿哥只是交待這麼一句話。

“雲錦遵命。”雲錦心想得再找總管要些材料了,今天這個菜是要費些功夫了。

雲錦之所以決定費功夫做些菜,主要是為了感謝十三阿哥幫忙寫曲詞,也是為了十三阿哥幫忙普及俗體字的知識,更是為了對自己瞎猜疑十三阿哥一事心懷愧疚,決不是因為四阿哥的吩咐,即便是有這方面原因,那也只佔了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可即使是有這樣那樣的因素,有張嫂給自己打下手,以雲錦的懶勁兒,還是隻選了些比以往稍費些功夫的菜,那些太過費事的則還是沒有選。還有,雖說是為十三阿哥做的,但因為四阿哥不愛吃肉的這個大神在那兒,雲錦的菜還是按葷素搭配來安排的。

雲錦一共做了四道熱菜,一道是八寶肉圓,就是將肥瘦各半的豬肉剁成泥,再把剁碎的松仁、香菇、筍尖、荸薺、姜之類的放進去,加澱粉拌勻後捏成團,放到盤子裡,加上甜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