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盧嘉棟沉吟之際,謝里夫的講也就此講完,隨後又是幾個分廠和部門的負責人,彙報了一下這段時間的工作情況,盧嘉棟簡明扼要的佈置了下有關民品以及部分軍品的生產工作,這次全體例會也就此結束;
謝里夫以及一些其他部門的領導三三兩兩的走出會議室,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起身離開,一些主管技術和生產的負責人全部留了下來,因為接下來才是紅旗防務公司最為重要的核心機制——新式防空導彈系統攻關小組技術研討會!
“老劉,你那邊進展的怎麼樣?”
待無關的人走光之後,盧嘉棟便收起了剛才淡然平和的笑容,換之是眉頭微皺的嚴謹,航天一廠的總工程師,同樣也是當下新成立的紅旗防務公司的技術總監劉健,在聽了盧嘉棟的話後,神色有些複雜,旋即示意周圍的人把窗簾拉起,緊接著將自己準備的幻燈片插到播放機上,隨著手中遙控器的按動,白色的幕布上赫然便出現了一章紅旗61的詳細結構圖:
“盧總,您看這便是紅旗61的結構剖面圖,按照先前部隊對該型導彈的要求,紅旗61的射程在12公里左右,射高為6千米,最大飛行速度為3馬赫,所承受最大過載是20個G”
劉健說到這裡,不由得頓了一下,旋即深吸了一口氣,目光中隱隱透著些許的無奈,而後繼續說道:
“雖然經過十餘年的改進和探索,效能有所提升,不過基本指標資料卻沒有大的變化,而這與盧總所要求的相差甚遠,就拿我們一直參照的美國海軍‘標準’系列防空導彈最基本的標準1導彈為例,無論是在射程、還是射高乃至機動過載方面,都優於我們的紅旗61,
而這還僅僅標準系列的基準型號,至於最新式的標準2導彈更是無法比擬,如此這般來看,我們的紅旗61真要想達到美國標準導彈和蘇聯山毛櫸導彈一個層次,只能推倒重來,而這與研製一款新彈沒什麼兩樣!”
聽了劉健的分析,在場的人也都不約而同的皺起了眉頭,原本他們以為,只要把紅旗61稍稍改進一下,就能夠滿足巴基斯坦方面的需求,沒成想經過劉健的講述才明白,原來自己手中的紅旗61已經沒有進一步的改進潛力,如此這般,只能另起爐灶重新研製新彈,然而研製全新的導彈談何容易?僅僅是一款用於中低空的紅旗61就耗費20年的光景,沒人敢想象新式防空導彈系統又會拖到多久才能完成!
對於這一點,盧嘉棟也非常清楚,所以也不著痕跡的皺了皺眉頭,不過也僅此而已,隨即便把頭轉到一邊範嘉航,繼續問道:
“發射裝置的情況怎麼樣?”
“紅旗61的發射裝置,當初就是由沈城廠研製完成的!”範嘉航雖然沒準備幻燈片,但手上一疊厚厚的資料,卻也讓人知道,他的準備也非常充分:
“當時就論證了三種發射方式,一種是單臂式發射,一種是雙臂式發射,而另一種是類似海麻雀防空導彈的儲存箱式發射,經過這麼多年的實踐經驗來看,我們覺得還是採用類似海麻雀的儲存箱式發射裝置比較好,一來呢可以保護彈體不受外界干擾,二來呢又可以增加導彈的穩定性”(未完待續。)
第七百八十四章 人才
範嘉航準備的不可謂不充分,所說的幾種發射方式也都算得上是世界領先的先進技術聽得在場眾人也是連連點頭,而範嘉航的臉上也不做痕跡的泛起一抹得意之色,要知道這可是他耗時半個月才拿出來的最新成果,
很多東西可都是國內史無前例的空白,得到業內諸多專家的認可,就連與盧嘉棟關係密切的紅旗防務公司總經理,兼新式防空導彈系統總工程師宋曉旭都點頭稱讚,正因為如此,範嘉航相信,他的結果絕會比導彈分系統的劉健要好。
然而範嘉航所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侃侃而談之際,盧嘉棟的眉頭卻依然皺著,非但沒有半點的舒緩,反倒是有種越皺越深的趨勢,在場的人自然有心思敏捷之輩,看到盧嘉棟的神情沒有半分的緩和,便知道這位年輕的掌舵人,對導彈和發射兩大系統都不滿意,當下便不在贊同的點頭,而是收斂目光進入老僧入定模式;
範嘉航也從氣氛的變化中感覺到有些不對,當下看了看一正對面的總設計師宋曉旭,兩人目光急速交流,然而從對方茫然的眼神中,兩人都讀出了一種不知所措的意味,不過好在範嘉航算是軍工界的老江湖,在毫無結果的情況下,也就不再繼續,而是直接轉過頭對著盧嘉棟問道:
“盧總,您是不是對我們的方案不滿意?”
“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