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綜合在一起,讓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盧嘉棟說著事宜一旁的人把幻燈片播放器關掉,並開啟厚重的窗簾,一瞬間明亮的光線投射到會議室內,將寬敞的會議室照得透亮,不過在場的人卻沒有為著明亮的光線而分神,而是目不轉睛的盯著主位上的年輕人,而此時的盧嘉棟在喝完一口茶潤了潤喉嚨後,便繼續說道:
“那便是美國海軍的‘海麻雀’防空導彈,說實話,如果要是五年前,我們能把紅旗61做到‘海麻雀’的標準,確實是個了不起的成就,可是現在,我們要的是中高空的區域防空系統,不是輕量化的點防空系統,兩者雖然都是防空導彈,但所代表的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盧嘉棟的話音不大,語氣也顯得比較平常,然而聽到在場眾人耳朵裡卻猶如悶雷般轟轟作響,特別是負責新式防空導彈研製任務的劉健和範嘉航更是如此,他們是知道盧嘉棟的想法的,很清楚盧嘉棟的目的並不是僅停留在這款專門用於對外出口的導彈專案上;
而是要以這款防空導彈為切入點,逐步發展出一款屬於中國自己的區域防空導彈系統,對於這個遠景目標,作為東北老軍工的劉健和範嘉航可謂是舉雙手贊同,要知道當下無論是中國空軍的防空部隊,還是海軍的水面艦艇,都沒有一款合適的區域防空導彈系統;
如果與巴基斯坦合作的新式防空導彈系統真的能夠引得國內軍方青睞的話,那東北軍工就不單單是脫困這麼簡單,而是真真正正的重現當年的輝煌,也正因為如此,兩人對這款新式防空導彈系統也格外的上心,與新調過來的總設計師宋曉旭配合的也極為默契。
可是卻沒想到,新式防空導彈系統的研製工作卻比想象的要艱難的多,原本紅旗61改進潛力小不說,相應的發射系統更是沒有可供參考的借鑑,所有的一切都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進度慢不說,所取得的成果也自然有限
對於這一點,其實也是超出盧嘉棟的預計,早在紅旗防務公司成立之前,盧嘉棟便已經著手開展新式防空導彈方面的預研工作,為此他抽調曾經當年在萬山海空裝備課題組內,獲得過艦空導彈設計大賽冠軍的宋曉旭擔任總設計師,劉健和範嘉航分別擔任導彈和發射系統的研發負責人;
這樣一個團隊組合,盧嘉棟覺得應該算是比較可靠的,先不說劉健和範嘉航是相關領域的老專家,單說宋曉旭這些年在自己身邊耳濡目染也學到不少東西,尤其是他在參加艦空導彈大賽時的參賽作品,幾乎就是他盧嘉棟裝備發展思想的完整展現,也正因為如此,盧嘉棟覺得讓宋曉旭挑大樑應該能夠保證自己的思路完整的貫徹下去。
然而真切的事實卻清楚的告訴他,宋曉旭雖然思想先進,但還是沒有到能夠獨自挑大樑的時候,畢竟參賽作品與真正的研製任務有著極大的區別,就這如同燒菜一樣,菜譜上的步驟或許會倒背如流,可真要是上灶操作,弄不好就會手忙腳亂,因為火候的把控、問道的調配、餐品的配置,可都不是菜譜能夠標註出來的,而是需要長久以來積累的經驗和能力才能掌控;
武器裝備的研製工作也是一樣,技術思想的先進是一方面,但是豐富的經驗也是不可或缺,顯然宋曉旭在這方面還有很大差距,而這也束縛住他超前的思維,畢竟在一個人無法掌控的情況下,選擇最保守的方式處理才是最穩妥的辦法!
至於劉健和範嘉航兩人,雖說經驗是有,可創新能力卻非常不足,執行命令數一數二,但獨當一面卻難擔大任,也正因為如此,三人搭檔的研發團隊所拿出的方案也就可想而知,想到這裡,盧嘉棟的眉頭皺得就更緊了
如果要是以前,他估計二話不說,直接挑起研製的大梁,親自擔任總設計師,然而現在的他早已不是當年只追求技術完備的小廠技術員,而是一個掌控數家國有重點軍工企業的負責人;
所要處理的事物,協調的關係以及參加的會議,照比以前不知道多了多少倍,很難再像以前那樣,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一線毫無顧忌的進行研製,只能在具體思路和基本戰略上給出指導性意見,而如此這般,就需要一個得力的幫手能夠撐起技術上的大梁,只不過這樣的人,卻是可遇不可求的存在;
為此,盧嘉棟不是沒想過從萬山集團調幾個有能力的老專家過來,然而細細的一盤查才發現,沒有一個合適的:
梁守業作為C801反艦導彈的總設計師,雖說與導彈沾邊,但主攻的卻是飛航式導彈,與防空導彈在系統上有著本質的區別;趙如松在火箭氣動、推進劑以及戰鬥部確實是國內頂級專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