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堅定先前的想法,所以在劉浩田和譚斌勸說的間隙,盧嘉棟便開口說道:
“譚部長,劉局長,雖說風險不小,但我覺得還是要試上一試!”
“小盧,你怎麼還這麼固執,別說我剛才說的你什麼都沒聽見?”盧嘉棟話音剛落,劉浩田便急了起來,好在旁邊的譚斌攔住了他:
“老劉,你別激動,也聽聽小盧的意見,我想老首長能夠首肯也應該有他的道理!”
聽了譚斌的話,劉浩田急切的神色也緩了下來,畢竟剛才只覺得盧嘉棟三言兩語就讓老首長首肯,真要是計較起來,直到現在他劉浩田和譚斌還沒搞明白其中的深意,正因為如此,劉浩田對著盧嘉棟點頭說道:“那好吧,小盧,你再仔細說說說!”
見譚斌和劉浩田兩人都冷靜下來,盧嘉棟也不在賣關子,直接了當的說道:“其實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核心就是幾個字,打破界限,優勢整合!”
“打破界限,優勢整合?”劉浩田和譚斌幾乎是異口同聲,而盧嘉棟的話卻沒有就此停下來繼續說道:
“沒錯,就是打破界限,優勢整合,而當前的坦克聯合研製專案就是個很好的契機”
接著盧嘉棟便將他的想法詳細的說出來,在他看來,中國曆時數十載構建的成千上萬個軍工廠,已經將軍工製造業的基礎打牢,只不過這些軍工廠分佈過於分散,同屬更是五花八門,雖說統稱叫軍工廠,總參裝備部和國防科工委是名義上的主管部門,
然而這兩個部門實際上只是在兵器工業方面有很大的發言權,至於船舶系統則是由船舶工業部和海軍領導,航空系統由空軍和航空工業部說了算,航天和核~工業雖說由軍~委和國~務~院直屬,但也分設兩個專業的工業部門具體負責。
只不過整體的軍工產業體系比較完整,但幾大板塊卻因為歷史和種種侷限等因素被硬生生的割裂開,形成互不統屬,涇渭分明的獨立的“小世界”,在這一個個的小世界中相關的配套比較完整,技術上也各有算長。
可彼此的交流協作卻非常少,充其量也就是某工藝的改進,某資料的相互傳閱,最多是在某些國家級的戰略專案上,臨時性的組成一定的配套協作關係,可一旦專案結束,這些好不容易組起來的協作關係也隨之崩塌掉。
這樣一來不但耗費國家大量的資源,其執行的效率也非常低下,內部更是故步自封,甚至在一些部門和單位出現等、靠、要,從而進一步加劇軍工系統的困難,而另一方面諸如聯合研製新式坦克這樣專案卻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落實,使得空有一大批優良的軍工企業卻只能任其空轉而無法將有效的資源利用起來。
“如果情況如果持續下去,那中**工將面臨可不僅僅是眼下的寒冬,而是成片的墓地”(未完待續……)
第三百七十章 新式坦克的總設計師
盧嘉棟並沒有危言聳聽,自我封閉、體制僵化、協作適應呆板以及自我創新能力不足一直是國企的通病,軍工企業也不例外,要不然在進入九十年後大批國營企業,包括很大一部分軍工廠就此消亡,從而創造出一系列諸如“下崗”、“再就業”、“40、50”等前所未有新式詞彙。
按照盧嘉棟現在的年齡,再過十幾年當下崗的風潮洶湧襲來之際,他差不多到了“40”的年紀,雖說作為手握金手指的穿越黨能夠獨善其身,然而他的那些在軍工廠裡的好兄弟、好朋友、好同事該怎麼辦?
盡職盡責的陳震、認真負責的喬俊峰、努力拼搏的劉亮、還有鄭永波、朱海峰、齊俊文、崔明軍,當大潮來臨時又有多少能全身而退,回到浩瀚的大海,又有多少被洶湧的巨浪就此被拍死在沙灘上?
盧嘉棟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更不會給出答案,因為在他看來,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積極的行動起來,即便是自己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將整個軍工行業全系統完成無缺的保留下來,可只要措施正確,方法得當,盧嘉棟自信還是能夠保住一批精華。
正因為如此,盧嘉棟才不遺餘力的研製新式裝備,竭盡全力的進行對外軍售,為的就是要保住身邊的親人、朋友、同事、為之奮鬥的軍工廠,當然還有那份執著的夢想,一個讓軍隊強大,國家強盛的軍工霸主之夢。
而作為盧嘉棟一系列發展規劃中最重要的一環,所謂的“打破界限,優勢整合”其實早就在盧嘉棟的腦海中形成,不僅如此。他還在研製52倍口徑155mm榴彈炮時進行了初步的嘗試,當時以萬山廠為核心,將桂南精密機械製造廠、湘南特鋼廠、滇南特種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