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世界之窗是對著名的文化旅遊專案深圳世界之窗的複製,但是一路走來,時時會有本土化的元素提醒你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翻版,並且時時會發現熟悉的媒體事件的痕跡,聽見那些媒體喧囂的迴響。水上舞臺和有著浪漫白色篷頂的五洲大劇院曾經舉辦過許多膾炙人口的大型晚會。《一簾幽夢》的很多場景都在世界之窗拍攝。“丹麥國王加冕城堡”如今是以“超女快男”的“魔法城堡”著稱於世。
電瓶車載遊客周遊世界的線路,起點是古巴比倫空中花園,終點則是“湘江谷”。顯然這是長沙世界之窗最重要的本土化特徵。谷口即嶽麓書院的大門,谷內有鳳凰城門、編鐘亭和湘西吊腳樓等少數民族建築。湘江谷畔,最為醒目的景觀是“惟楚有材”百人群雕牆,長約十米,高約兩米,像畫卷徐徐展開,百位湖湘名人以各異的姿態一一浮現,從屈原到曾國藩,從陳天華到毛澤東,從蔡倫到袁隆平,透過深邃的歷史張望現在,守望未來。
無從考證三百年前的嶽麓山長袁名曜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的性格是狂傲還是謙和,當他將“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掛上嶽麓書院的門楣時,是出於何種心態與情緒。也許本來,“惟”和“於”相對,只是一個語氣虛詞,表達的重點在於“楚有材”,但是語言的多義性給了後人其他的解讀路徑,於是人們將注意力放在一個“惟”字上,從中讀出了湖南人無比的自信、張揚甚至倨傲。一代一代的人們接受了這種文化的暗示,並且又以相關的教育與實踐強化了這種文化的印記,從而逐漸造就一種捨我其誰、當仁不讓的文化性格。後世的湖南人,愈來愈自覺地進入這一獨特的文化語境,以天下翹楚自居,並以天下為己任。這種文化暗示、薰陶和培育之下的湖南人會呈現出一種怎樣的狀態呢,或許《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裡的兩句話可以借用:“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魏文彬此時在雕像群前的狀態,便與解牛之後的庖丁類似,有一種舉重若輕地完成艱鉅任務之後的怡然傲然之態。
王豔忠說,這個雕像群是遊客最喜歡拍照留影的地方。常常聽到遊客在這裡發出驚呼,啊,這個也是湖南人!啊,那個也是湖南人!平常看歷史書的時候沒感覺,誰誰誰,哪裡人,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站在孕育這個人的這片土地上來看這個人的身影,忽然強烈地感知到更多東西,領悟到人與山水之間某種神秘的關聯。故鄉的概念,變成有血有肉有靈魂。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六章 給湖南一個世界(3)
長卷之首,是魏文彬等人撰寫的《“惟楚有材”大型雕塑人物卷·序言》,有認真的遊客在這裡駐足,一字一句地誦讀:
“面對這百位先賢聖哲,誰都會由衷地讚歎:唯楚有材,於斯為盛。湖南這塊神奇的土地,南嶽雋秀,武陵神奇,洞庭帆影,瀟湘煙雲,我們的祖先早就在這裡繁衍生息,曾經出現過鼎盛的青銅時期,又有影響深遠的湘楚文化,三湘四水的靈氣孕育了人才輩出,從中國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到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再追溯到華夏始祖,古往今來,他們心憂天下,敢為人先。我們將其鐫刻在此,以資紀念,激勵後人。文彬,亞平,曉光,1997年8月9日。”
魏文彬自己的目光,跟隨著別人的誦讀在紀念碑上的字裡行間遊走,臉色專注而莊重。誦讀的遊客離開以後,他走上前,屈起右手的食指,叩一叩1997年8月9日那行字,說:
“這是一個奇蹟。”
6.3 想當初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世界之窗落戶長沙,的確可以算得上一個奇蹟。
1994年春夏之際,當魏文彬在長沙東北郊的馬欄山上燒山拓荒、開始打造後來的金鷹影視文化城並且苦苦尋覓著一個合適的文化產業專案時,一個叫馬志明的人率領深圳華僑城集團在深圳灣畔開啟了世界之窗的大門。
馬志明是香港中旅集團和深圳華僑城集團的雙料總經理。這個人並不像如今許多明星企業家那樣聲名遠播,家喻戶曉,他所做的事情比他的名字走得更遠。他是中國最早關注文化創意產業的企業家之一,很多人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但是很少人不知道世界之窗和歡樂谷。某種意義上,他有資格被稱為中國主題文化公園之父。2006年馬志明因病辭世之時,一家新聞媒體對他進行了這樣的評價:“20世紀80年代初,中央提出建設深圳特區華僑城的設想,決定從沙河工業區劃出平方公里土地,由香港中旅集團負責經營開發,建設成具有工業、商業貿易、旅遊、房地產、文化藝術設施的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