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1 / 4)

像咱家的大貓生小貓一樣,被媽媽生了出來。”

這是一種科學型的回答方法,適合4歲以上的、有一定認知能力的孩子。這位媽媽用形象化的語言,將孩子關心的問題答案娓娓道來,過程完整但並不複雜,孩子很容易理解。

“爸爸身上藏著很多種子。有一天,爸爸把其中一個小種子放進媽媽的肚子裡,它和媽媽肚子裡的另外一個小種子結合在一起,那就是你。然後你就在媽媽的肚子裡慢慢生根,慢慢發芽,慢慢長大,慢慢能聽到聲音,也會動彈了。等到你快有小熊玩具那麼大了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媽媽身體裡太黑了,開始又踢腿又晃腦袋,想要出來。當大腦袋的你長得足夠大時,媽媽就會到醫院裡,請醫生和護士阿姨幫忙,把你拿出來。”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能夠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因為孩子會對具體的成長過程感興趣。當父母對孩子這樣進行描述時,孩子會在眼前浮現出一幅畫面,畫面中的主角是自己,這樣他會很高興很自豪,當然也會很明白。

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怎麼吃飯呢?

一天,在媽媽從幼兒園接燦燦回家的路上,迎面走來一位孕婦,非常好奇的燦燦問媽媽:“媽媽,那個阿姨的肚子為什麼那麼大啊?”

於是媽媽便對燦燦說:“那是因為阿姨懷孕了,她的肚子裡有個小寶寶。”

燦燦更加好奇和吃驚,連續問道:“阿姨肚子裡有個小寶寶?那小寶寶在肚子裡吃什麼呀?怎麼吃呢?還有啊,小寶寶要是想上廁所怎麼辦呢?”

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吃飯嗎?

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怎麼上廁所啊?

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怎麼睡覺呢?

一般的父母都會驚訝於孩子的這些問題,他們不知道這些只長了幾年的小腦袋是怎麼想出這些問題的,但是有問題就需要面對,孩子的問題更需要父母予以耐心細緻的解答。

“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不用吃飯,也不用上廁所。”

這種回答其實是父母在欺騙孩子。許多父母在一時無法回答孩子的問題時要麼幾句話搪塞過去,要麼迴避或者粗暴地拒絕,還有一些父母會“聰明”地給孩子一個看似正確的回答,其實這樣會在孩子日後的成長中造成很多矛盾,因為他們還會遇到不同的解答疑惑的機會,如果日後的教育與父母最初的教育不一致,他們就會感到困惑,也會造成孩子對父母的不信任感。

“媽媽吃飯,小寶寶就吃飯;媽媽上廁所,小寶寶就上廁所啦!”

這種“想當然”的回答亦是一種錯誤的回答。孩子在其中並不能獲得什麼有效的答案,如果父母一直給孩子這種回答,長此以往,孩子會漸漸打消向父母詢問的積極性。

“你看一下你的小肚肚,看看上面是不是有一個肚臍眼兒啊?那就是小寶寶‘吃東西’的地方。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是不能用嘴巴吃飯的,但是媽媽有一個輸送營養的管道,叫臍帶,與寶寶的肚臍眼兒連著。寶寶餓了的時候,媽媽就把營養輸送給寶寶。寶寶也就一天天地長大了。等到寶寶出生以後,就可以用嘴吃飯了。這樣,臍帶就用不著了,醫生阿姨就把它剪斷、紮好,長大後就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這樣的回答讓孩子明白事理的同時,又加深了對母親的感情,可謂一舉兩得。

“關於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怎麼睡覺的問題,媽媽現在也不知道,待會媽媽查書再告訴你正確答案,好嗎?”

對於寶寶的一些問題,父母當時就能給出比較科學、合理的答案。但是有一些問題,可能父母一時也難以回答,這時父母不妨告訴孩子待查書後再告訴他,但是父母不應把此問題拖太長時間,要儘快告訴孩子,否則孩子會以為爸爸媽媽在搪塞自己,容易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感。

我能待在媽媽的肚子裡不出來嗎?

有一天,媽媽和貝貝去公園玩。路有些遠,貝貝漸漸累了,想讓媽媽抱著他。媽媽便跟他講;好孩子應該自己走路,不能再讓媽媽抱了。貝貝很聽話,不再央求了。不過,他一偏頭,給了媽媽一個問題:“媽媽,我能待在你的肚子裡不出來嗎?”

媽媽笑了:“是不是那樣就不用自己走路了?”

“對!”貝貝得意地說。

媽媽一想,這正是一個教育孩子的好機會,於是便一邊走,一邊向貝貝講述:“你在媽媽肚子裡,一開始先是長了心臟、肺,還有聰明的小腦瓜,後來又長了眼睛、耳朵和鼻子,再後來你越長越大,媽媽肚子逐漸裝不下你了。你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