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即便可笑,恐怕也可以尋繹出某些可笑的因由。譬如儘管在小藍的早期傳說中,他的行頭基本侷限於叫花子的常規家當,但在過海的case中,他的法寶卻是花籃。這當然可以解釋為成仙之後鍛鍊的新爐利器,但一個老爺們兒成天拎個花籃,憑空裡就添了許多女氣。假如戲本的著作者因此派他為女色,不論有意無意調侃與否,大約也不能說是沒道理的。
nephew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公元619年,唐憲宗元和十四年正月,憲宗皇帝命太監手持香花,從鳳翔法門寺,迎取佛骨進宮。禁中滯留三日後,傳送京城各寺供養。一時間,王公士庶,奔走施捨,惟恐在後。百姓們甚至毀家破產,頭頂燒疤,胳膊烙印,老幼奔波,哭著喊著,請求供養。
法門寺佛骨,傳說在護國真身塔內,乃釋迦牟尼佛指骨一節,碩果今日猶存。刑部侍郎,也就是司法部門的副長官韓愈,是堅定的儒家,一向對佛老不感興趣,對迷信行徑,一貫主張破除。看到皇上如此佞佛,京城上下,一派亂鬨,便忍不住上疏進諫。韓長官文章大家,蘇東坡說他文起八代之衰,早有杜詩韓筆的定評,自然下筆縱橫,先將我佛歸結為夷狄外種,與本朝水土不服;又歷數以往皇帝事佛之後,紛紛夭折短命;雖然言明皇上迎佛骨並非惑佛,乃是為國家祈福,但這種細微的開脫,根本不能壓制皇上的憤怒,立刻下旨,將韓長官貶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灰頭土臉的韓長官寫下了劈頭那詩。
那時的廣東,政策尚未到位,因此大多蠻荒之地,瘴氣瀰漫。五十歲的韓老漢,讀書積年,身板並不結實,的確得有死在任上的準備。實際上,第二年,韓老漢便被徵為國子祭酒,轉兵部侍郎,重新回到了副部級崗位上。
這本是文學的掌故,與討論神仙原不搭界。問題出在詩的題目上: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左遷就是貶官。藍關位於陝西藍田,早年是猿人出沒的地方。侄孫就是侄子的兒子,湘則是該侄孫的名字——韓湘。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八仙:亡命鼻祖(14)
沒錯,韓湘正是韓湘子,無疑的八仙之一。這種和史上名人牽連瓜葛的把戲,比較容易混淆視聽,原是神仙故事的慣技。不過,韓湘之成為韓湘子,其間則經過了幾番輾轉。
史書上說,韓湘確有其人,進士及第,擔任過大理寺丞,也就是國家最高司法審判機關的中層幹部。記載裡確有證據表明他跟隨韓長官抵達廣東,但和道家,卻沒甚干係。韓長官一向崇儒學,闢佛老,對宗教活動始終抨擊,佛骨的事,本不干他司法官員什麼事,卻不甘寂寞,偏要插手。這樣的人,假如侄孫子有絲毫迷信的痕跡,必不肯容他一路陪送的。況且這位韓湘的父親,名叫老成,便是著名的十二郎。韓長官幼年喪父,跟隨兄嫂度日,和這位侄子一起長大,歷經患難,感情甚篤。十二郎死的時候,韓長官專門作祭文紀念,是選家不肯放過的名篇。韓湘作為十二郎的兒子,自是韓長官時時教誨的,迷信云爾,豈能容得。
要命的是,除了這來往親密的侄孫子,哪個長官都不免有些八竿子夠不著的遠房親戚。這些個葭莩一樣隔膜的後生,就不是韓長官能經常監控的了。
筆記裡說,韓長官有個侄子,名叫韓湘,落拓不羈,遭際呂洞賓,跟從周遊,不小心從桃樹上跌下來摔死,從而尸解成仙。某日來見韓長官,長官勉勵他讀書,小韓卻說他自有所學。長官不高興,當下命他作首詩來,小韓也不推辭,寫下如下篇章:
青山雲水窟,此地是吾家。
子夜餐瓊液,寅晨咀絳霞。
琴彈碧玉調,爐煉白珠砂。
寶鼎存金虎,芝田養白鴉。
一瓢藏造化,三尺斬妖邪。
解造逡巡酒,能去看仙葩。
倒是道家氣派,不過其中誇口的短期即見效應之逡巡酒和頃刻花,在韓長官看來,是劫奪了造化。小韓當即演示,轉眼間,開缸出佳釀,聚土冒碧花,花間還擁出一聯金字,曰: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正是前面詩裡的句子,但韓長官卻不解其意。後來佛骨事發,途中一人冒雪而來,打一看時,正是小韓,並提醒花間詩句。長官嘆息許久,乃將聯句擴充套件成詩。小韓還贈送長官一瓢藥丸,說服下一粒,便可抵禦瘴癘,並預告說長官不久就可以西歸,不但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