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京城的。不知道一共有多少封,我只是知道每一封都是重資。這是萬歲讓我帶給你們五人的,開啟來看看吧。”
李秉開啟了硃批寫有自己名字的那一封。
裡面只有一張紙,紙上正中寫著五個大字,銀壹拾萬兩。壹這個字源自唐周皇武曌,就是為了防止有人更改。兩旁有字。一邊寫著,十大商幫與京城白府可通兌,另一邊寫著廣東廉州主薄白名鶴,然後落印。
最上面是一串數字,這一張編號是加了字母的零四號。
最下面還有字,寫著:本票可背書轉讓兩次,背書要求寫明原持票人並落印,以及受票人落印。最終受票人可到廣東換現銀或者等價物資。
“我出京城前。找過兩個商幫的駐地,他們已經證實憑票可換取任何的物資。或者是現銀。只是現銀需要時間準備。簡單點說,這就是十萬兩,可不是大明的寶鈔,這張紙在商幫被稱為鶴信,就是白名鶴的信用。”
于謙說完,示意李秉拿起這張紙對著光亮處看。
在逆光下。一隻展翅的仙鶴徐徐如生。
“這怕是白名鶴那夫人的手筆,這隻鶴是女子所畫,倒是極細緻的。只是不知道如何能出現在這紙中,曾經有人在撈紙之時在竹簾上加過鐵絲編成的圖案,會出現印記。卻是極明顯,這種在逆光之下才可見的,想來白名鶴是有手段!”
李秉讀書不少,倒也不骨過於驚訝。
于謙笑笑:“白名鶴是有手段,怎麼製作出來白名鶴肯定不會外傳。這一張就是十萬兩,寶鈔還有人作假,這個是他白名鶴的信用,一張只能用兩次,上面印有的這一串符號,是阿拉伯數字與羅馬文字書寫,普通人也看不懂。用過就會銷燬。”
于謙不知道,白名鶴為了這張紙下了多大的功夫。
“另外四封也一樣,兩封用於民生,兩封用於賞賜軍兵。白名鶴已經說動萬歲,要的可不是三城,而是整個河套,接下來怕是陝西、甘肅也會有所行動。”
“白名鶴倒成了你我的上司了。”李秉笑著說道。
于謙搖了搖頭:“你在北方,你不知道白名鶴的可怕之處。我的信中是一份產契,年產百萬石黃金的金礦。還有一份放在萬歲書案上,新年之後北方十三邊鎮大比,最強的一個鎮可得到年產十萬石金礦一座。”
“金礦,大明的金礦……,不!”李秉搖了搖頭:“這金礦是那裡的。”
李秉明白,白名鶴不是一個狂到沒邊的人,他還不可能把大明的金礦隨便用來給人。
“小呂宋,千島之國。陸地面積是廣東的兩倍,海域也是廣東的兩倍。白名鶴在那裡,我估計一年……”于謙長長的嘆了一口氣:“一年怕是不下千石的黃金呀。而且帶給福建、廣東兩省民間的財富,也不低於一千萬兩,是一省千萬兩。”
“這……”李秉不敢相信了。
“你不用懷疑,萬歲已經說了。十一月前,會有十萬匹細麻布送到大同與宣府來。我現在只怕,怕軍士心中只有財貨,沒有品性!”(未完待續。。)
ps: 兩連章,發完要好好休息一下,累……
第228節 被逼出來計程車兵教育體系
“白名鶴給我講過三戰。一是士兵不得不戰,不戰就是死罪。二是遇死地,不戰亦是死,所以死戰。三是為領軍之將而戰,如古時岳飛,岳家軍戰力之強,卻讓朝廷為之忌憚。”于謙講到了曾經他與白名鶴討論過的一個話題。
李秉也說道:“在我出京之前,白名鶴告訴我。想讓士兵好管,讓想士兵忠心知禮,其實方法也不難,讓士兵們飽讀詩書就好了。”
看著李秉,于謙明白這個可能之前李秉認為是一個笑話。
可現在似乎是應了這個想法。
“那麼,這個成本會有多高?”于謙突然有一種感覺,沒有銀子作什麼事都不容易。
倒是李秉沒提銀子:“白名鶴講過一個方式,就是秀才無限量,只要達到標準就行。而且,除了秀才之外,再增加一個更低階的考試,叫蒙生。就是完成了蒙學教育,但還沒有考秀才的。”
“可行?”于謙反問。
李秉很認真的點了點頭:“這一次漠南之戰。我與三位總督商定了一件事,識字可自已寫軍報者,才可升隊正。也就是說,正八品之上的,至少會寫軍報。而達到正七品的,要會寫軍案。百戶至少讀過一本兵書,並且可以運用。”
“朝堂之上呢?”于謙心說,這個投入不小呀,光是書本紙張就不知道需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