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包括中醫藥在內的心腦血管疾病防治體系。
心腦血管病這種塞滿醫院、佈滿社群、致人死命的疾病,完全可以實施“上醫治未病”的策略進行預防。鑑於心腦血管病發病如火如荼、愈演愈烈的趨勢,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減輕心腦血管病發病已勢在必行。
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 一個都不能少
心腦血管病的一級預防是指對沒有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採取措施,為防止首次發病而透過用藥和健康知識的普及教育,從源頭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心腦血管病易患人群的發病率。
幾千年前的《黃帝內經》就指出了“上醫治未病”。什麼叫“治未病”呢?這就是一級預防,就是在沒發病時去防病,就是對多重危險因素在源頭進行綜合控制,也就是將我們防病治病的重點從“下游”轉到“上游”。
過去是多重危險因素分兵進攻把守,往往事倍功半。因為很少人只存在一個危險因素,往往是吸菸、高血壓、血脂異常、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種危險因素並存,因此,需要綜合治療。在橫向上,心臟病學科、糖尿病學科、神經學科、內分泌學科及老年病學科等應緊密聯合起來,共同綜合控制上述的多重危險因素。在縱向上,專科應關注社群干預,與全科醫生聯防。如高危的高血壓病人僅靠飲食、鍛鍊是不能控制血壓的,必須用藥干預,而且要特別強調溫和適度的鍛鍊;中危的高血壓患者可改變生活方式,如合理飲食與有氧代謝運動;沒有糖尿病的輕度高血壓病人,可以靠運動、控制危險因素調整6個月後,再決定是否用藥。
心腦血管病的二級預防是指對已經發生了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採取防治措施,目的是降低病死病殘率。防止心肌梗死、腦卒中等事件的復發。
愛心提示
如今老百姓往往忽視自己身邊垂手可得的社群醫生,一點小病就上大醫院,熱切盼望各大醫院的名醫為自己排憂解難,可越是大醫院名醫就越忙。正確的做法是選一個優秀的社群醫生作為自己的私人醫生,經常與他溝通,才能保證心腦血管病防治的連續性。
一級預防、二級預防的重要性
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改善高危因素能使全球腦卒中發生率減少85%,缺血性心臟病發生率減少75%。一級預防是減少心腦血管事件負擔的關鍵措施。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簡單有效的預防方法,包括聯合應用阿司匹林,就可以控制50%的致死或致殘率。
全世界每年新發病的心肌梗死與卒中病例共有3 240萬例。與相同年齡組未患心臟疾病的人群相比,心肌梗死與卒中的存活者再次發生冠狀血管與腦血管事件的危險性非常之高,其年死亡率高出前者的6倍。採用包括阿司匹林在內的二級預防治療,大約30%的心肌梗死和腦卒中可以避免。
省錢又治病的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在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大量關於阿司匹林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研究,推動了阿司匹林的廣泛應用。
作為一級預防藥物,在無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史的患者中,阿司匹林的治療能使血管事件的總髮生率下降15%,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危險總體降低23%,其中有糖尿病史的患者降低27%,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降低24%,而總膽固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