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3 / 4)

小說:作文三書 作者:人生幾何

可效法。古人說寫文章是“行雲流水”,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也只有散文當得起。還有,散文即使考究結構,它的結構比起小說劇本來究竟簡單,也必須簡單,小說劇本的種種吸引讀者觀眾的手法,對散文多少不宜。

散文的另一特色是作者可以直接表現他自己,以非常主觀的態度發言。請注意,散文“可以”如此,而非“必須”如此。但若寫小說編劇本,則幾乎“必須”間接表達。散文裡的“我”多半是作者自身,小說裡的“我”只是故事中的一個人物,這個人物充其量只是作者的代理人。大部分劇本中連作者的代理人也沒有,作者對劇中的每一角色(不論正反忠奸)都同樣盡心體會,同樣忠實,同樣喜愛,也都同樣不代表作者自己。因此,蕭伯納才說他和莎士比亞都是“沒有靈魂的人”。散文則在這方面自由得多也坦率得多,朱自清的《背影》是直接寫他自己的父親,徐志摩的“康橋”是他自己眼中的康橋。散文中幾乎“必須”由作者直接介入,有作者的氣質、思想,並且真情流露。所謂“文如其人”,也只有在讀散文時最容易印證。

散文的題材也最廣。議論、寫景、敘事、抒情,幾乎一切材料都可入手。比較起來,散文相容幷包,排他性不強,小說劇本選材就要嚴格得多。用桃核刻一艘船,船上有《赤壁賦》全部人物,還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等對聯,這材料如何寫成小說?除非放大增添情節。這樣的材料小說家不要,散文家要。男女同學擠在麵店裡吃午飯,又香又脆的燒餅劈拍響,芝麻從男生嘴邊飛入女生的麵碗裡,在戲裡演出來誰看得見?戲劇編導不要,散文家要。在小說裡輕易不可議論,涉及議論,就有人說是用口號代替文學技巧;在戲劇裡尤其不可議論,否則人家會說是化妝的政治演講;散文則可以任意議論,甚至可以從頭到尾都是議論。

散 文(2)

由於散文有上述各項特色,散文成為用途最廣、與人們生活最密切的文體。可以說,“一天開門八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散文。”一連多少天不看小說不看戲的人很多,一連多少天不看散文的人很少,他總會看信、看報。一生不寫小說不寫劇本的人很多,一生不寫散文的人很少,他總要寫信、記日記。散文家可以不寫小說,小說家一定要寫散文,小說中的記敘和描寫都是散文。散文家可以不寫劇本,編劇家一定要寫散文,因為對話是散文,人物分析、場景介紹也是散文。

下面有些“閒話”、“戲言”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散文。一位作家說他在春季夏季寫散文,秋季冬季寫小說,因為人在春夏比較懶散,秋冬則容易集中精力。一位作家說他在壯年寫小說、劇本,老年寫散文,因為老年人心境恬淡,處理事情願意順乎自然,不願意再多費心計。有一位作家說他用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以散文創作為“餘事”。他這句話無形中提醒我們,散文可能最適合“業餘”文學創作。不過這些意見都並不表示散文的地位比其他體裁要低,也不表示寫散文比較容易成家。文學四體是獨立的,平行的,各有起點,各有極致,並非誰附屬於誰,也無所謂誰淺誰深。

散文雖然包羅甚廣,但是,若把“用文字表現意象”這個定義提出來,它的範圍立即縮小。我們常見的議論文是不透過意象的,一般記敘文只有零星的意象,這樣,抒情和寫景的散文成為散文的核心成分。訴諸意象的散文不復是大眾日常應用的散文,而是作家的專門技能。大眾可能很欣賞這種技藝表演,於是改變身份為讀者。也許有些作家對“削權”至感不快,但想到意象是作家的開業執照,也就釋然而復欣然。身為作家,你必須經營一個意象的世界,你遲早要走上這一步。沒有意象的散文可能仍然是很好的散文,但是你大概不願意只會寫這種散文,而且沒有意象的小說恐怕是失敗的小說,而沒有意象的詩為“不可想像”的詩。你既然要在意象的世界裡安身立命,多半要把“用地”擴及散文,至少及於一部分散文,以訴諸意象的散文為住宅為庭院,以不含意象的散文為別墅為旅社。

散文的範圍雖然隨著我們的討論而縮小,但它的特色依然,跟小說、劇本比,它仍然最自由,最自然,最宜於表現自我,能處理小說、戲劇無法接受的題材。當我在報紙寫專欄時,我曾說,如果誰想寫文章而又寫不出來,無妨在稿紙上先寫下一個“我”字,下文可能與之俱生,那時,我心目中所設想的就是散文。至今,我的意見沒有多大改變,散文“有我”,寫作時可以強烈地意識到“我”,而不必存心遷就讀者。我今早上學時太匆忙,拿著妹妹的車票去趕車,幾乎不能過關,心裡惦記著妹妹,不知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