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陸康借糧,陸康不給,袁術大怒,這才派兵來攻取廬江的事情說給了周瑜聽。並且,連同袁術對他的承諾,一起說給了周瑜聽。
周瑜聽後,想了片刻,這才緩緩的說道:“伯符兄,袁術反覆無常,雖然承諾在你攻下廬江之後,封你做廬江太守,但未必是真心。就算袁術真的讓伯符兄當廬江太守,但伯符兄仍然從屬袁術,袁術隨時都可以讓人替代你當太守。袁術荒淫無道,剛愎自用,並非明主,伯符兄在他手下做事,既非袁術心腹,又受人所制,肯定沒有什麼前途,不如早早離去,以伯符兄之雄才大略,肯定能有一番大作為!”
孫策聽後,重重的嘆了一口氣,道:“袁術的為人,我何嘗不知。我也想離開袁術,但我無兵無勢,就算離開了,又能有什麼做為?所以,也唯有寄託在袁術身上了。而且他也答應了我,攻下廬江之後,便讓我當太守。一旦我當了太守,便可暗中招兵買馬,等有足夠實力脫離袁術時,自然不再會聽他的調遣了。”
周瑜道:“袁術兵多將廣,廬江又與九江同屬淮南,就算你當了廬江太守,在這裡暗中招兵買馬,廬江距離九江近在咫尺,你又非袁術心腹,他怎麼能夠不予提防?要想在這裡潛心發展,只怕會難上加難。更何況,說不定袁術朝令夕改,今天任命你為太守,明天便派遣別人來取代你,到時候你一樣難以脫離袁術,終究還是受人所制。”
孫策聽後,一臉的無奈,同時心中也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雲,聽完周瑜的這番話,似乎他永遠就不會有出人頭地的一天了。
周瑜見孫策神情低迷,話鋒一轉,當即說道:“不過,伯符兄若真想脫離袁術,也不是沒有可能……”
孫策猛然抬起了頭,問道:“你有辦法?”
周瑜點了點頭,說道:“揚州刺史劉繇與袁術有著莫大的過節,數月前,更是率領大軍北渡攻擊淮南,雖然被袁術擊退,但他卻能依靠長江天險,抵禦袁術的大軍,並且雄踞江東。不過,劉繇雖有俊才,但卻不能用人,以至於吳越一帶,才俊都思歸明主。若伯符兄能夠從袁術那裡借來兵馬,前去攻擊劉繇,以伯符兄之驍勇,必然能夠擊敗劉繇,盡得江東。到時候,伯符兄招賢納士,暗聚兵勇,便能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脫離袁術,獨霸江東,從而成就一番大業!”
孫策聽完周瑜的這一番謀劃,一直籠罩在心中的那層烏雲頓時煙消雲散,陽光似乎也灑滿了他的心窩,他的眼中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忽然,孫策徑直走到周瑜的面前,畢恭畢敬的抱拳說道:“多謝周兄指點迷津,一掃我眼前的陰霾,伯符當真是感激不盡。”
周瑜忙道:“伯符兄不必如此,我也是略盡綿薄之力而已。而且,我之所以為伯符兄如此謀劃,就是想讓伯符兄打消攻打廬江的想法……”
“就算我不攻打廬江,袁術還是會派遣他人來攻打廬江的,陸太守的聲名我也早有耳聞,我這次率眾前來,也只是為了糧食而已。若陸太守能夠借給袁術三萬石糧食,廬江自然會免去刀兵之苦。”孫策道。
周瑜皺起了眉頭,想了片刻,便對孫策道:“伯符兄,陸太守剛正不阿,而且一直對袁術的行為非常嫉恨,要想讓他乖乖的拿出糧食,只怕比登天還難。不過,事在人為,我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可以讓伯符兄帶走糧食,又能免去廬江的刀兵之苦。”
“哦?若果真有如此良策,那我又何樂不為呢!”孫策道。
於是,周瑜對孫策說出了一個計策,孫策聽後,很是歡喜,同時對周瑜的智謀也非常佩服。
“周兄足智多謀,實在讓伯符佩服,若周兄能夠一直在我身邊出謀劃策的話,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就可以成就一番豐功偉業的。”孫策道。
周瑜聽後,呵呵笑道:“我早已經對伯符兄慕名已久,若伯符兄不嫌棄的話,公瑾願意從此以後跟隨伯符兄左右,早晚為伯符兄出謀劃策……”
“太好了,我若得公瑾,必然能夠成就一番霸業。”孫策開心不已的道。
周瑜、孫策惺惺相惜,孫策為了籠絡人心,便主動提出要和周瑜結拜,周瑜幾番推辭,都沒有推辭掉,見孫策盛情難卻,於是便和孫策義結金蘭。
兩人互相報了一下出生年月,結果竟然是同年出生,只是孫策卻長周瑜數月,周瑜便以兄長稱呼孫策,而孫策則稱呼周瑜賢弟。
其餘眾人見了,也都是開心異常,他們對周瑜心服口服,對孫策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隨後,孫策便與周瑜等人一起出了舒城,去見了那五百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