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由於操作的隱蔽性並未遭到強烈的攻擊。每一步窺探都會將自己留下的所有痕跡全部抹去,博士認為自己並未暴露,無論是誰在保護著男孩,都只是無意識地發出威脅而已。
九年的心血化為一張列印紙。巴塞洛繆不知道該不該閱讀紙上的內容,猶豫再三,反覆多回,信封被無數次開啟又合攏,邊緣已經變得毛刺粗糙。“不,不。”他忽然自語道,將信封丟到桌上,大口喝光杯裡的威士忌。他覺得這不只是一個信封,而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好奇與恐懼在心底劇烈交戰。“叮咚。”這時手機響了一聲,適時解除了他的糾結,那是專案組發來的一條例行彙報:“23:01,執行狀態不穩定,距離極限值還有15%的空間,值班組長判斷是演變速度太快引起的,根據操作規程將演變速度減緩為240:1,再做觀察。如果晚上情況不好的話,我會打你電話的,別睡得太沉,博士。——夜班,馬黛兒。”
巴塞洛繆沉吟一下,回覆道:“不要緊,只要未到達極限值就可以繼續,已經這麼久了,沒人承擔得起重新啟動的結果,不是嗎?我會晚一點睡的。”
退出配時委員會後,布蘭登·巴塞洛繆就承擔了“世界”專案組的領導責任,儘管gtc對外宣佈“世界”的研發時間不超過五年,但其實早在20年前世界演化模型就已經啟動,10億個人格執行緒分批註入虛擬世界,博士與科學家們每天好奇地觀察著這個初生的世界,看世界在完全自主的情況下飛速演變。“建造一個世界”的想法源於博士同吳天嵐的一次談話,吳天嵐當時二十歲出頭年紀,是某醫療組織派駐gtc總部的一名心理治療師,她與巴塞洛繆偶然相識,因為彼此的經歷、學識與人格魅力相互吸引,成為關係有些曖昧的忘年之交。吳天嵐的父親是一位理論數學家,在科學碰壁的黑暗時代精神崩潰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瘋子,她由此變得偏激執拗。一次聊天中,吳天嵐提出了“斯金納箱”理論,指出如果建立一個世界模型,觀察那些虛擬人格在規則的牆壁之內做出的舉動,一定對人類的未來有所幫助。巴塞洛繆當時顯得非常震驚,晚上回家之後經過仔細思考,第二天就提出了“世界”的雛形。
放下手機,巴塞洛繆決定再喝一杯就上床去,看深夜的足球賽轉播,一邊等待世界專案組的訊息。他把那個信封塞回抽屜,喝了一口威士忌,這時頭腦忽然感覺一陣眩暈,這種奇怪的眩暈已經持續了一天,看來喝酒對頭暈沒什麼改善作用。博士揉著眉心站起來,披上毛毯慢騰騰走向臥室,忽然一個微弱的聲音在耳邊響起,像有人在身後竊竊私語。他猛然轉身,抓起菸灰缸環視四周。沒有人在。書房中只有他自己、音樂聲和外面的雨。
“我來了,外面的人。”
聲音突然清晰了,並非來自外界,而是響起在腦中。一陣炙熱的灼痛感從心臟部位傳來,博士踉蹌著坐倒在地,捂住胸口,滿臉驚駭。
第34章 恐懼往事
生物晶片技術是在量子計算機帶來的科技大爆發時代誕生的,以生物酸在pcb板上蝕刻晶片的技術早已應用多年,但用活細胞直接構成積體電路,這是一項劃時代的創舉。不過在市場化方面出現了困難,這家加拿大的晶片廠商發現生物晶片難以得到市場承認,相比奈米級的矽基積體電路,生物晶片成本更高、執行速度更慢、不穩定因素更多,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有醫療行業部分採用了生物晶片,用於心臟起搏器、埋設式胰島素注射器等植入人體的醫療裝置,生物晶片可以透過分解葡萄糖獲得電力供應,不需要電池供電,可以長時間在人體內工作。
“世界”專案啟動之初,布蘭登·巴塞洛繆博士就透過gtc購得了兩項專利:生物晶片技術和神經電訊號輸入輸出調製解調技術。短短三個月時間,專案團隊就藉助強大的“創世紀”配時完成了植入晶片的原型設計,第一代晶片透過外科手術直接植入胼胝體(連線兩個大腦半球的神經纖維束),在大腦中樞接收神經訊號。在並未告知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前提下,巴塞洛繆在團隊內部進行了小範圍的人體試驗,十三個人腦部被注入晶片,其中包括他自己。
試驗結果令人欣喜,晶片可以準確捕捉神經訊號,將人體感受到的各種刺激化為數字資訊;同時也能夠反向輸出訊號,讓人品嚐到酸甜苦辣、看到憧憧幻影、聽到冥冥幽聲、感覺到發自骨髓的疼痛與愉悅。巴塞洛繆感覺非常振奮,“世界”的原始演化模型剛剛建立,他迫不及待地將晶片接入,想要體驗從未有人類到達的奇妙領域。
十三個人進入了虛擬世界,那時的“世界”剛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