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次要的附加物。——一切預言家和奇蹟創造者的態度,發怒,唸咒召喚最高審判乃是令人厭惡的道德淪喪(譬如《馬可福音》第6章第11節:〃何處的人不接待你們……我告訴你們說:真的,那將成為索多姆①和蛾摩拉②等)。〃無花果樹〃(《馬太福音》第21章第18節):〃早晨回城的時候,他餓了,看見路旁有一棵無花果樹,就走到跟前,在樹上找不著什麼,不過有葉子,就對樹說,從今以後,你永不結果子!那無花果樹就立刻枯乾了。〃
①巴勒斯坦城名,見《創世記》第8章第20節。——譯者
②巴勒斯坦城名,見《創世記》第8章第20節。——譯者
〈165〉
以極其荒謬的方式摻進了賞罰說,這樣一來,就敗壞了一切。
同樣,第一個教會實踐是有爭論的,使徒保羅的實踐和他的態度也被謊稱為先兆和先知的——。
第一批基督徒的實際生平和學說,都是事後加工美化了的,看起來都像是按規定行事的,只要照辦就行了——。
完全是預言。為什麼對一切都造假、作手腳呢!
〈160〉
耶穌徑直向心中的〃天國〃狀態走去,因為他在猶太教會的規定中找不到良策——;他認為猶太教的現實性(儲存自身的需要)等於子虛烏有,因為,他是純內向的。——
同樣,他在人同上帝交往的一整套公式方面收效甚微。因為,他反對懺悔說和諒解說;他指出,為了自我感覺〃神性化〃,人應如何生活——也就是人們如何不因懺悔己過而生活。因為,〃同罪惡無干〃,這乃是他的主要論斷。
罪惡、懺悔、寬恕——這一切都同罪惡無干……這是羼假的猶太教,或者說,它是異教的。
〈183〉
基督教的象徵主義建立在猶太教的象徵主義的基礎上,象徵主義就已經把全部現實性(歷史、自然)消溶在神聖的非自然性和非實在性中了……它不想重新面向實際的歷史了——,它對自然的成就不感興趣了——
〈161〉
天國乃是心中的一種狀態(——孩子們都這麼說,〃因為天國是屬於他們的〃):〃超出塵世的一切〃均系子虛烏有,上帝之國不可計日以待,不會按照日曆行事,某事出現於某日,這之前就沒有:而是〃個別人心中的感官變化〃,是某種隨時可有,隨時可無的東西……
〈162〉
〃十字架上的暴徒。〃——假如罪犯,一個凌遲處死的罪犯本人斷言:〃像這位耶穌一樣,不反抗、無敵意、善良、溫順地受罪,死去,這就是公理〃,那麼他就肯定了《福音書》,因為這樣他就升到了天國……
〈928〉
〃要隨著他的感情嗎?〃——人們,由於向慷慨的情感讓步而給自己的生命帶來危險,並且由於一時衝動:認為這沒有什麼價值,而且根本不典型。就實現的能力而言,大家都一樣——但就決斷而言,罪犯、強盜和科西嘉人肯定勝過安分守己的老實人。
更高的階段:也就是克服心中的充斥感,而且不因一時衝動而去幹英雄行為——而是臨事冷靜、有條不紊,沒有起伏不定的快樂感。……
這種感覺來自同情:而它通常都要經過理性的篩選;不然,它就像慾望一樣的危險。
盲目遷就慾望,不管它們是慷慨和同情的,還是敵意的,此乃大患之因。
性格的偉大不在於人們不佔有這些慾望——相反,在於佔有——直到令人不寒而慄。不過,他們是受別人駕馭的……
但束縛是無快樂可言的,而僅僅因為……
〈198〉
基督教的創始人不得不懺悔說,他是面向猶太社會和下層知識界的。而這個階層卻按照自己理解的精神去構想創始人……從一個因一切人格性和故事性而否定現實性的學說中,編造一個救世故事,一個人格上帝,一個人格救世主,一個人格不死性,並且把〃人格〃和〃故事〃的些微小事網羅無遺,此乃不折不扣的骯髒醜聞……
救世傳奇代替了象徵性的現世和永世,代替了此地和他地;奇蹟代替了心理象徵。
〈830〉
文克爾曼和歌德筆下的希臘人,維克多·雨果筆下的東方人,瓦格納筆下《埃達》①詩集中的人物,司各脫筆下的13世紀的英國人——總有一天,人們將會發現這全部悲劇!這一切乃是與歷史不符的、虛構的,但卻是——現代的。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