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眼下的明報集團的資產來計算,肯定的賣的貴了。但是,如果考慮到將來明報上市會價值二三十億,那麼現在賣的確實便宜了一些。
在金庸轉讓了65%股權給張少傑之後,現在的明報集團。張少傑掌握的股權數量,已經達到了80%,已經完全控股明報集團。
而剩下的沈寶新,以及明報的許多小股東加起來掌握的股權,才不過是20%股權。沒有人能夠在董事會,對張少傑指手畫腳。
而金庸辭去了明報集團的主席職位之後,保留了董事會榮譽主席,以及明報集團董事局顧問的頭銜。
不過,金庸已經表示,今後如果不是明報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是不會對明報的經營指手畫腳的了。
12月3日,張少傑入主《明報》集團,召開了公司董事局換屆之後的第一次董事局會議。
在會議中,張少傑提名沈寶新擔任明報集團總經理,胡波擔任明報集團編輯部總編。
在會議中,沈寶新宣讀了今年以來明報集團的發展。
83年明報報業集團,前11個月,創下了營業收入5。6億港元的新高。主營利潤,也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億港元。
預計今年全年的營業收入突破6億元難度不大,而淨利潤1億以上,已經確定!
公司新開設了《奇幻與仙俠》、《都市異能》,兩份小說品牌。
《奇幻與仙俠》9月份發行,目前主要是以大量的西遊記、封神榜、蜀山類的同人小說作為主打。由於大量的作家,都是武俠小說作家轉型,所以武俠味過於濃重。但是逐漸的朝著仙俠、奇幻等等方向轉型。
《都市異能》這份期刊,10月份發行,目前有黃易的《凌渡宇系列》連載,雖然這篇小說不能與倪匡衛斯理系列相比,但是卻也是吸引了大量的讀者追捧。
現在這兩份專業的小說雜誌,發行量還是比較低的。《奇幻與仙俠》只有8000份的發行量,而《都市異能》發行量達到了5000多份。
不過,多了這兩份雜誌之後,《明報》集團便能夠挖掘更多的有價值小說版權。
此時,《明報》集團的約稿廣告,在全世界各地的華語報紙上刊登,使得短短的幾個月收到的小說投稿數量,已經激增到2萬多份。其中,不但是啟用了香港本地青年作者的創作激情,內地作者、臺灣作者、新加坡作者,以及各大旅居海外的華人作者,也開始紛紛將小說稿件投給明報集團。
“明年將新設的《奇幻與仙俠》、《都市異能》發行量逐步的做大之後,還會陸續的開設《驚悚與偵探》、《青春校園》兩大刊物。
爭取進一步在型別小說細分市場中,獲得更多的市場佔有率,挖掘更多的適合出版、影視改編、ACG改編的小說資源!”沈寶新說道。
胡波則是彙報了小說版權運營狀況,今年以來,明報出版部門,出版了8套、79本小說。
平均每本銷量3700多本,出版方面保持盈利。
影視改編版權,出售了9份,總計獲得了20O多萬港元的收入。ACG改編版權銷售了5套,獲得370萬港元的收益。
總體而言,由於明報集團,拿不出像金庸、張少傑作品一般重量級的版權資源。所以,影視改編、ACG改編賣不上什麼高價。
不過,由於香港影視、ACG產業,發展迅猛,對於版權改編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尤其是天下出版公司成為了動漫改編版權的大買家,亞洲電視、寶龍電影,也是經常的到明報集團尋找一些適合影視改編的版權。所以,明報集團的版權改編業務,已經逐步的實現了盈利。
張少傑聽到了眾多的喜訊,很高興的對眾人說道:
“這是我接管明報管理權的第一天,便連線的聽到了喜訊。不過,僅僅是這些,還是不夠的。
我們需要做的是,不斷將手中的資金,轉換為其他更多的版權資源,以及不斷的將這些版權資源銷售出去。今後的我們,將是一家向全世界銷售我們的文化創意的公司,不僅僅是一家賣報紙的媒體。
今後,《明報》集團在媒體方面的擴張,已經不是我們的重點了。更核心,更重點的是,在文化版權內容領域的擴張。我們先是在中文版權市場,逐漸做到,擁有超過百萬份版權資源,以及1萬份極具價值的版權資源。
接下來,我們還要向全世界收購更多的版權,英文的、日語的、德語的版權,我們都要!只要有價值的版權,都是我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