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投資和扶持
作為《明報》集團的三大股東之一,並且被金庸指定為了《明報》今後的繼承者,張少傑自然有權翻閱明報集團的一些賬單、報表。
沈寶新見到張少傑要看賬目,有心戲弄他,居然拿出了幾十年的積累的賬本,厚厚的幾萬頁。
這些原始資料、重要檔案,堆積而成的大部頭,哪怕走馬觀花看完,也是很難的。更別說,從這些原始檔案資料中看出頭緒。
“來一份簡報吧!”張少傑笑道,“我又不是專業的分析家,原始檔案資料,對於我來說,意義不大!我僅僅需要概括明報的各項業務、財務狀態的總結資訊!”
沈寶新這才笑道:“真是個誠實的孩子!”沈寶新拿出一份簡報,僅僅有幾頁紙,文字不多,大多數是圖形。這樣能夠快速對明報公司的現狀,有直觀的認識。
張少傑花了半個小時,就迅速瞭解了《明報》的經營現狀。
明報集團這時候的《明報》發行量已經達到23萬份,《明報週刊》達到25萬,而《武俠與歷史》也有12萬份。
這三份報刊,是明報集團的主要利潤來源。
光是靠著三份旗艦報紙、雜誌的發行,已經使得明報集團在香港成為報刊媒體當之無愧的報業龍頭企業。
這年代,因為香港的人工威本比較低廉,報紙發行也可獲利。光是報紙的發行、銷售這一塊,就足以盈利800萬港元,並且每年發放的稿費達到300萬港元,位列香港發放稿費最多的報刊公司。
這還僅僅是報紙、雜誌發行本身的利潤,事實上,《明報》更多的利潤來自於廣告收入!
廣告收入方面,《明報》在70年的時候,只有百萬港元的廣告收入。
隨著明報讀者群體越來越多,公信力越來越強,香港備大公司踴躍在《明報》上競投廣告,所以明報的廣告費也是逐年的遞增,至今1980年的時候,廣告收益已經超過2000萬港元的利潤!
現在《明報》的廣告費增長趨勢,比過去十多年有所減緩。不過,現在平均每年也以30%的速度在增長,當然報紙的廣告收益也不能無限的增長。
廣告利潤僅有幾千萬港元的時候還有一定的增長空間,一旦達到1億港元的廣告收入,那麼這一塊的利潤也將會飽和,哪怕廣告費繼續增長,也不過是隨波逐流,跟著物價上漲、廣告費水漲船高而已。
廣告費這一塊的利潤在增長!
不過,隨著通貨膨脹、人均工資每年的提升,報紙銷售、發行的利潤,正在逐年下降。
現在,報紙銷售發行暫時還能夠賺800萬港元。
但是,按照現在的運營成本上升趨勢估計,每年經營成本會提升80萬港元以上。也就是說,保持現在的發行量的話,10年之後,報紙發行銷售本身,就是一項虧本生意。
那時候,《明報》需要以廣告的利潤,去彌補報紙發行銷售虧本這一部分的窟窿!
“《明報》現在一年純利潤3000萬!總開支也達到6000萬港元,可是支付給作者的稿酬才是多少呢一一才300萬港元啊!可以說,廣告收入這一塊的利益,完全沒有和作者分享!”
張少傑批評道:“這不行的!廣告商之所以給我們廣告費,那是因為明報有大量的讀者。讀者為什麼訂閱我們報紙,因為有哪些作者提供的文章,吸引他們!每年一年收入有9000萬,開支6000萬,利潤有3000萬!可是給作者支付的稿酬才300萬,是利潤的10%,是明報經營開支的5015!這樣的稿酬支付比例,是不合理的l”
“那你說要怎樣?”沈寶新、金庸都是面帶微笑。
其實,稿費改革,金庸早就提過,按照原本的歷史,到了幾年後明報對於作者的稿酬標準不但正規化起來,而且也大幅度的提升。
在張少傑的建議下,大規模提高作者稿酬,以及制定統一的稿費標準,提前了幾年!
其一,質量平庸,勉強可以發表的,統一給予每個字0。05港元的最低標準支付稿酬。每個字0。05元,規定為明報最低稿費標準。
其二,質量比較優秀,給予每個字0。1港元的報刊連載稿酬。
第三,質量極高,以及擁有極其廣的知名度的特約作家,稿酬標準按照其個人人氣和稿件質量評估。名家層次,不同作家不同價。
今後,稿酬不按文童作者的身份和社會地位等等於作品本身無關的因素支付,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