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已成不了氣候,大夥兒都是半斤八兩誰也不服誰,實在是矬子裡面拔不出個將軍來。諸部離析,各自為長,國勢不振者數十載。蒙古部一盤散沙,別的部族就趁機來欺負壓迫他們的百姓,燒殺淫掠為所欲為。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蒙古人非常渴望出現一位傑出的英雄帶領大家對付一切壓迫他們的敵人,擺脫欺凌重振國威。
豁兒赤的提議代表了大多數將領的意願,一呼百應,眾人紛紛勸諫鐵木真稱汗。
鐵木真嘆息著說:“我何嘗不想稱汗?我何嘗不知道蒙古部只有號令一致,才能振興祖業?可是,我還年輕,我的羽翼還不太豐滿,如果要在部落裡立一個汗位,就需要各家族首領們的全體會議商討。由大家共同推舉才能確定。你們想一想,現在完全有把握讓大家推舉我嗎?”
這段大實話說得很直爽、很坦白。
咱們再來看看中原地區的諸公面對群臣勸進的情形時是怎樣的反應。
依照中國古代的慣例,某實力派政治新秀想要申請“公爵、諸王、皇帝”等榮譽稱號時,是需要走以下既定的操作程式的。
當這位仁兄實力足夠雄厚並且內心深處非常渴望取得相應的榮譽稱號時(往往達到思之甚切食無甘味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的地步),實在憋不住了,他就會找幾位擅長研究心理學的寵信來聊聊天談談心。聊天主題多是天氣不錯、別來無恙、愛卿最近表現不錯等空泛客套的內容,當然了在看似不經意之間必然會隨便侃一兩句關於榮譽稱號的話題,經過一番耐心的長談之後,他會滿懷關切地拍拍愛卿的肩膀說幾句棟樑之材、社稷之臣等鼓勵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