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好的txt下載網
庶民的東京拉麵
老實說,我不喜歡東京拉麵,就是醬油味道的拉麵。可是,要談拉麵,東京拉麵是不能避而不談的。日本拉麵史上第一家東京拉麵館,正是1910年在淺草公園開張的“來來軒”。
19世紀中期明治維新以後,西化運動風靡一時,日本人全體都在 “向西看”,於是西餐館鱗次櫛比,上自政府高官惠顧的高階餐廳,下至一般庶民充飢的小飯館,可以說是應有盡有。妙的是,中國料理餐館卻連個影子都沒有。雖然現代日本家庭餐桌上,時時出現青椒炒肉或是回鍋肉等之類的日式中國菜(味道已經被改為適合日本人口味了),但是中國料理傳入日本的歷史其實並不久,大致是19世紀末的甲午戰爭、20世紀初的日俄戰爭以後,日本人才開始對中國料理感興趣。
東京第一家中國料理餐館是“永和齋”,1879年由一位中國人在築地開張,食譜中有松花蛋(皮蛋)、白斬雞(白切雞)、燕鰻、五香牛肉、炒肉絲……一人份的最低費用是一圓二十角,而且必須是六人以上才接受預約,預約日期也得提前兩三天。當時庶民吃的蕎麥麵一碗才八分錢,恐怕連買一粒皮蛋都不夠,怎麼可能吃得起中國料理? 1883年第二家中國料理餐館“凱樂園”成立,翌年第三家“聚豐園” 也隆盛開張。作家谷崎潤一郎在他的《幼少時代》一書中,提到有關“凱樂園”的回憶。“凱樂園”的園主是日本人,股東都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實業家,所以“凱樂園”也是政客們的商議場所。
“來來軒”的創業者是日本人,1882年二十三歲時,任職橫濱海關官吏,可能是這時在橫濱與中國麵食相遇的。“來來軒”的創業者在淺草公園開張店面時,一開始便打算以庶民為物件,提供便宜又可飽餐一頓的中國小吃。食譜是廣東點心,餛飩、拉麵、肉包子、燒賣…… 1899年,日本政府廢除居留地制度之前,長崎是福建人的中心地,橫濱是廣東人聚集的地方,所以“來來軒”的創業者在橫濱遇見的可能是廣東小吃。廣東菜本來就非常適合日本人的口味,“來來軒”當然生意興隆。開店十年後,廚房裡掌廚的中國廚師據說有十三人,如果加上手下的日本人,恐怕至少也有二十人以上。每逢元旦時期,一天的顧客多達兩千五百人。真是會讓現代的拉麵館羨慕死了。
“來來軒”的拉麵湯頭是雞骨與豚骨、蔬菜,配料很簡單,叉燒肉與筍乾、青蔥而已。面則是用手拉長的拉麵,1930年才轉為機械制面。 “來來軒”一直傳到第三代,因為後代不想接班,1976年便永久歇業了。第三代於二次大戰出征期間,字號商標許可權過期,等他回鄉想再度登記字號商標時,大街小巷中掛著“來來軒”門簾的店家,已經如雨後春筍,來不及搶救了。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北海道第一家拉麵館
1922年北海道大學正門前出現了一家“竹家食堂”,創業者本來是個警察,幾經周折,最後成為食堂老闆。起初,光是經營食堂,似乎無法維生,日後“北大”留學生帶來一個山東人廚師王文彩,這才令“竹家食堂”免於倒閉。
當時“北大”據說有將近二百人留學生,都是富家子弟,大家聽說“竹家食堂”有個山東人廚師,便每天都來光顧。食譜有面類、飯類、炸菜、炒菜,其中最受歡迎的是肉絲麵。王文彩不知在哪個時期離開“竹家食堂”,只知道接他後棒的是李宏業與李繪堂,這二位都是山東人,也是拜把兄弟,正是這二位奠立了札幌拉麵的基礎。
王文彩的肉絲麵雖然廣受留學生好評,但是一般日本人依然不習慣吃肉,覺得太油膩。李宏業與李繪堂只好日夜鑽研,將油膩的肉絲麵改革為清淡的日式拉麵。拉麵上只配叉燒肉、筍乾、青蔥的札幌拉麵,大概是1926年完成的。可是,這個時期,東京的“來來軒”已經有類似的醬油拉麵了,所以我猜想,這個時期的札幌拉麵應該是清湯拉麵。因為現代的日式拉麵,普遍有四種口味,醬油、味噌、豚骨、清湯,清湯拉麵正是北海道拉麵的一種,函館拉麵現在依然固守著清湯味道。雖然現在人們一提起札幌拉麵,一定會浮出味噌拉麵的形象,不過在札幌拉麵里加入味噌且令其聞名全國的,則是戰後1954年以後的事。
拉麵上的配料加入魚板、紫菜、煮蛋,也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這是傳統蕎麥麵店老闆們的創意。至於在札幌清湯拉麵里加入味噌的,則是屋臺(路邊攤)拉麵老闆大宮守人。戰後,日本全國各地糧食短缺,大宮守人為了讓食客也能夠自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