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也就是說每一個人自己都想在世界上安身立命,用樹立自己的心去真心真意樹立別人;“己欲達而達人”,每個人都想在生活中有所發達,用自己有所發達的心去讓別人發達;“能近取譬”,就是從你身邊最近的地方伸手去幫人。可謂“仁之方也”,這是實踐仁義的方法。這句話聽起來難懂嗎?很簡單吧,但是在今天我們真能做得到嗎?我在大學裡,我的學生每年都在換,越來越多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孩子從小在金字塔的寶塔尖上:下面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中間是爸爸、媽媽,上面是一個小皇帝。這些孩子從智力上說是出眾的,學業上是優秀的,因為他們可以考上全國的重點大學,但從人格成長上來講有些就是缺失的,因為他已經不懂得去幫助他人、享受分享的快樂。因為從小的生活軌跡就是獨享,他不知道什麼是分享,所以有時候幫助別人究竟是什麼樣的快樂他沒有體會。還記得二十年前我讀到的一篇英文散文,是一個警察的工作日誌。他說忙碌了一整天之後鎖上屋門拔下鑰匙向外走,剛要走的時候聽到值班室內鈴聲大作,他毫不猶豫地開門衝進去,拿起電話來,裡面有個女人非常著急地哭訴:“你快來我家,我的孩子出事了,不行了!”警察問清地址,二話沒說開車就衝過去了。到她家之後看見一歲多的小男孩,喉嚨裡不知道吞了什麼異物,臉色已經發青了。警察說他都沒來得及帶上孩子的媽媽,自己一手夾著孩子、一手握著方向盤直奔最近的醫院。當時的天色已經是薄暮了,他抄最近的路,到了一條大路需要穿越的時候,發現這個地方正在修路,路基已經挖下去一人深的大坑,再繞路已經來不及了,只能從這條路過去。這時他看見一個敦實的工段長,那個人看著他沉默了一會兒,什麼都沒說,然後對所有的工人說:“來,我們都跳下去!用我們的手托起一塊木板,讓這輛車從我們的頭上開過去!”工人們紛紛跳到大坑裡,大家舉著木板,警察的車,硬生生地從這些漢子的頭頂上開過去了。他衝到醫院後,醫生趕緊搶救。孩子得救了,醫生說再晚幾分鐘孩子可能真就要出大事了。警察已經身心疲憊,把孩子送給那位母親就回家了。第二天早晨,他一直在想他都沒有感謝的那些人,是些什麼樣的人?當時一句話都沒說就跳下去讓他把車從他們頭頂上開過去。第二天黃昏他又到了這裡,看見那批人還在那裡修路,他打聽工段長說要謝謝他,他們說工段長在那邊,他迎著工段長走過去,看見一個高大的男人站在夕陽中,他轉過身向警察走過來的時候滿面是淚,他握著警察的手,警察沒有說話的時候他說了一句話,他說:“謝謝你救了我的兒子。”
。。
于丹:發現你的心靈(3)
這是我當時看過的一個很美的故事,也許大家會說有這樣的巧合嗎?人生的輪轉真的會這樣機緣巧合嗎?你今天幫助了別人,明天好運就會垂臨到你的頭上嗎?大家可能會說這樣的故事只是一個小說而已,那麼我給大家講一個發生在英國、流傳很廣的真實故事。19世紀,英格蘭的一位議員在大雨滂沱中趕到蘇格蘭去演講,他的車子在穿越蘇格蘭鄉村時陷到泥裡出不來,所有人都非常著急,議員也下去推車。一個小夥子看見很著急,跪著幫忙弄車,把自己家的牲口牽出來,在車輪下面墊木頭,連拖帶拽把車弄出來。弄出來之後小夥子已經渾身上下成了泥人,議員非常過意不去,要給小夥子一筆報酬,但小夥子堅決不要。議員讓小夥子說一個人生的願望,許諾一定幫他實現。小夥子說:“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想當一個醫生。”議員說:“好吧,如果你考上大學,學費我來包。”小夥子學習非常刻苦,成績優秀,真的考上了最好的醫學院,議員兌現諾言供他上學直到從醫學院畢業。從此以後大家天各一方彼此沒有什麼訊息。事情過去了半個世紀,20世紀50年代,丘吉爾在摩洛哥得了嚴重的肺炎,生命垂危,大家到處去找能醫治的藥,最後發現兩年前有一個名叫亞歷山大·弗萊明的醫生髮明瞭一種新藥。丘吉爾用了這種新藥後奇蹟般地好了。亞歷山大·弗萊明就是當年蘇格蘭鄉村的那個小夥子,而議員恰恰是丘吉爾的父親。不是每個人幫助了他人,現世報馬上就轉到他的父親、兒子、親人身上,但每個人應享受幫助他人的快樂,享受我們的生命力量。一個人就像太陽一樣把溫暖輻射出去照耀他人,舉手之勞幫助他人,他內心的快樂是巨大的,也許不需要回報,但是久而久之地幫助他人,社會就形成一種習慣。我在歐洲發現每個不認識的異國人都在衝彼此微笑,過來臉色冷漠的人可能是我的同胞,我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