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琉國李氏,原本就是唐國世家,趁勢而起,上通皇室,下取民心,終於成為江南之地新主。
這世家大多為建朝初年所封的功臣,悠悠歲月,到如今,無論權勢還是錢財都已膨脹到極點,尾大不掉,不遵法紀,於國於民都是大患。
雖是大患,可就連強大的北方秦國國君也不敢對國中世家如何,只因世家的根深蒂固,相互勾結,若是聯手起來,就連諸侯君王也只有退讓的份。
現如今,這位琉國“昏君”竟說出除盡世家之言,如何不讓安伯塵震驚。
細細打量向李鈺,濃眉大眼,氣宇軒昂,三十多歲就已鬢角生白,平日裡被他藏於冕冠之下,扮作安樂君王,也只有夜深人靜,獨對銅鏡時方能看見,也只有他自己大才能得見。
或許早在那年王妃被害時,他便丟了本該有的雄心壯志,嘔心瀝血,隱忍於深宮只為報得大仇。他丟了雄心壯志,卻未曾拋棄祖先打下的這方山河,一邊等著報仇的那一刻,一邊佈下大局,寧願揹負千秋罵名,做得一世昏君,也要為後人留下太平世間。
似乎察覺到安伯塵的想法,李鈺忽地起身,朝向安伯塵一揖到底。
“李鈺自知大限將至,塵歸塵土歸土,寧願身負罵名,留下乾乾淨淨的江南琉國。此事罷了,宣兒登基,然則世家除滅,朝中文武恐怕所剩無幾,又恐小人作亂,外敵相攘。望居士憐李鈺苦心,長留我琉國,輔佐宣兒,鈺願代吾兒以師禮相謝。”
話音落下,安伯塵愣在當場。
他怎麼也沒想到李鈺會道出這番話來,或許因為“無邪居士”這個身份打抱不平,鋤強扶弱,讓琉君以為自己有安天下之心……倘若他知道所謂的“無邪居士”只是個十四歲的少年人,不讀兵書國禮,不會治國韜略,且還是那個莽莽撞撞有勇無謀的墨雲樓小僕僮,不知他又會做何感想?
陡然間,安伯塵忽地想起那日他一人一騎闖千軍,眼前的君王袖手旁觀,只為逼出無邪居士。轉眼後,安伯塵心中的火熱蕩然無存,對李鈺的敬意也不由減退幾分。
平復下複雜的心緒,安伯塵看了眼李鈺,開口道:“若能除盡一國世家,的確為不世功業。”
李鈺不動聲色,眉梢卻隱隱露出一絲喜色,卻聽安伯塵忽然話音一轉道。
“然則,君上想借二妖之手,鬥於京中,以雷霆之勢除盡世家。可如此一來,血流成河,白骨成山,七十里琉血海屍山,將成死地。敢問君上,百姓何辜?”
李鈺縱有破而後立,讓琉國涅磐重生,中興而起之志。可殺戮一起,刀槍無眼,琉京百姓要麼流離失所,要麼亡命於刀槍。
本為君王事,百姓何辜化骨枯?
第151章 胡不非之死
夜深時候突然下起了雨。
由秋轉冬時節,雨水格外的冷,片刻功夫由緩轉疾,噼裡啪啦的擊打向窗欞,聽久了也會覺得煩悶。
王宮深苑,李鈺看向初冬第一場雨,眸中似有什麼在流淌著,轉瞬後隨著夜雨消散。
收回目光,李鈺嘴角含笑,絲毫沒因“無邪居士”的質問而生出半絲不快抑或不安。
“居士果然方外人,不知舍小取大。”
抿了口茶水,李鈺慢悠悠道。
舍小取大,雖為帝王之道,亦為世間至理。可安伯塵怎麼也不覺得琉京七十里地的百姓就這麼微不足道,琉君縱然想要除滅世家,可也只是為了日後的新君,連世家都不被他放在眼裡,更何況尋常百姓。
想要勸說琉君罷免左相官職已是不可能的,有希望拖住離左二人的只剩下胡不非。
安伯塵心中感慨,想到生死簿中所言,不覺有些彷徨起來。
“居士若是不願輔佐我兒,本王也不勉強。只希望有朝一日,居士能夠回心轉意。”
茶盞落下,李鈺笑著道,謝客之意溢於言表。
“若是離左二人不這麼早動手,一月之後,君上還會像今日這般佈置?”
安伯塵問道。
眸中掠過一絲異色,隨即又是含滿笑意,李鈺點頭道:“自然。居士知道的還真不少,那你應當知道,若放到一個月後,同離左了結恩怨的將會是龍仙大人。可現如今,龍仙大人不知何故提前出世,一個月後她無法止住這場殺戮,而今更是無能為力。”
聞言,安伯塵不由心中起疑。
琉君明明是和龍女聯手,相當於盟友,卻為何不看好她?似乎還有什麼我不知道的隱情……
深吸口氣,安伯塵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