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那幫子人,但也不介意偶爾提供點錢糧當做投資。前朝皇子雖然寄養在他家,但他想要捏死他也就捏死了,報個急病而亡連個水花都冒不起來。反正尹氏又不止一個孩子。什麼立策擁立之功,也得成事後才能作數。
可如今尹氏暴露出來的實力實在驚人,似乎也有問鼎中原之勢。
但江氏一族曾屢遭胡人欺凌,江道奇對尹朝這幫子人居然偷偷聯絡關外胡族南下十分不齒,這心中的天平對楚氏就偏倚了一點。
他家無論幫哪邊都是錦上添花,
但他女兒若是能做皇后……
張諾卻不知道江家的這些心思,他只知道江家一直想要把女兒嫁給大皇子,以期在下一朝能夠以一種榮耀的姿態登上大楚的舞臺。
江家太過高傲,完全不能接受一丁點可能失敗的結局。
不過這正好,作為他們最為堅實的盟友,江家不敗,就是張家不敗。
至於他們的私心……
誰沒有私心呢?
三日後的大朝,楚睿讓朝中重臣提出可以立儲的太子人選。
七成的大臣都推舉了大皇子,這些大臣大部分是中立派和保皇派,還有大半是和張家站在一邊的世族。
剩下的三成則是劉家及其身後的世族,還有一些自以為摸清聖意,認為皇帝遲遲不立儲是因為不滿大皇子,想要不立嫡長的投機之臣。
宗室之首的項城王楚濂,以及身為禮部尚書的陸元皓,也是支援二皇子的。
這兩人站在這個立場也十分正常,楚濂自楚應元之事後就不可能支援大皇子了,而陸元皓與項城王府有姻親,被說動支援二皇子也很正常。
一時間,朝上對於立儲之事爭得不可開交,劉家更是把大皇子喜歡微服私訪的事情拿出來說,認為他性格浮躁,不利於社稷。
其實這就是在變相的責怪楚承宣曾經有逼死堂兄的不仁之行了。因為京中只要有些渠道的人家,都知道當年李銳頂罪是怎麼回事。
楚睿一聽到這話臉色就不好,就和所有人普通的家長一樣,自家孩子再不好自己打罵可以,別說說不仁不德就不行。
雖然皇帝也很奇怪為何今天張家那幫子人一點反擊的意思都沒有,但作為皇帝,自然是不會眼見著朝會失控的。
他給了前排的李茂一個眼色。
李茂正在欣慰與晉國公聽進去了他的話,突然看到了皇帝的小動作,立刻全身抖擻,往前踏了一步,開始進諫。
李茂之前早已接到了皇帝的指示,在家中和陳軼、吳玉舟兩位幕僚長擬了奏言,此時胸中已有腹稿,說起諫言來自然是有理有據,又合情合理。
李茂站出來,剩下觀望的勳貴派就如同得到了指示,立刻也紛紛擁護大皇子。
反正幾位皇子都是世家大族之後,選誰對勳貴來說都沒什麼區別。
李國公說大皇子好,那一定是領會了聖上的某種意思,他們自然是跟著首領走。
楚睿已經透過這次大朝看清了各方勢力的站隊,遂也不在囉嗦,就在這大朝上定下了太子為大皇子楚承宣繼承。
由於東宮有一套自己的屬官人馬,楚睿便只封了晉國公張諾為太子太師,信國公李茂為太子太傅,神策將軍秦鋒為太子太保,其他屬官須得百官多次商討後再定。
東宮屬官就是未來朝廷的預備役,乃是重中之重,不可隨便亂定。
既然太子已定,按規矩,二皇子和其他幾個皇子十六歲後就要離開東宮,一旦封了爵位就去封地。按照大楚不待見藩王的慣例,即使是親子,怕是一開始也封不到親王,只能做個郡王,被封到什麼窮鄉僻壤去。
楚承宣從今日起就要搬出上陽殿,住進東宮的主殿“明德殿”,成為東宮之主。
項城王楚濂和陸家這兩家是大皇子的後患,楚睿已經決定不再姑息。
項城王自從周老太君和邱老太君被刺一事後受到了極大的牽連,也徹底失了聖心。如今楚睿想要拿他們開刀,多的是人聽從聖意動手。
所謂立儲,絕對不只是立個太子這麼簡單。一旦儲位確定,大皇子就不僅僅是普通的皇子,而是有著一套新的人馬聚集在身邊,成為小的朝廷。
太子甚至有自己的兵馬,可以在東宮中擁有自己的典膳局、藥藏局、內坊、內庫,一旦當上太子,身邊所有的心腹屬官全部都雞犬升天。
比如說,身為伴讀的李銳,以十六歲的年紀就領了正六品的太子舍人一職。
要知道齊邵以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