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官一起北上的,登記造冊、收入軍籍,再送信回京在兵部歸檔,這都是再容易不過的事了。
出乎意料的是,女人、孩子和老人們大部分都願意留在居庸關,為居庸關的將士們服徭役來換取酬勞。
前線需要大量的箭支和兵甲,這些若是從京中調配實在太遠,燕州本身就產木頭,製作箭支和長槍十分方便,居庸關有大量的鐵鋪,只要有鐵礦,就可以冶煉槍頭和箭頭。就地取材,人手又充足,這實在是太好不過了。
“陳先生,為何身強力壯的壯漢不願意留下來當兵或出力,而婦女、小孩或老人卻願意留下來呢?”李茂站在城牆上,看著難民們結成長隊,一個挨一個的綿延到地平線的另一頭去。
只不過,這一次李茂站的是南邊的城頭,而這些難民,也不是朝居庸關外來,而是往居庸關外而去的。
他們來時,攜老扶幼,成家成群,而他們走時,大部分是孑然一身,留下了老人和孩子。
“離開自己的故土,沒有了土地,這些人都沒有了出路。年輕人還可能找到一絲生存的機會,但老人、女人和孩子,是沒有辦法獨自生存的。這些年輕人不是不願意南下求生,而是帶著這些老人和孩子一起去謀生,能活下來的可能性是在是太小了。”
陳軼也是從戰亂時代過來的人,忍不住嘆息道:“你看他們一個個單獨南下,那是因為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們放了手,讓這些還有一拼之力的親人獨自去活。若是一家人餓死,還不如留下一點希望。反正居庸關裡還有給老人孩子和女人活命的路,若是南邊能混的好了,還能回來接走老人和孩子,他們若是當了兵,死在了戰場上,全家就真的是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這時候當了兵的,都已經是沒有了牽絆的苦人。”
“為了親人的前途,放手讓他們一搏嗎?”李茂看著城樓下遠去的年輕人們,他們安靜地、像是被人勒住了脖子一樣的往前走著。
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會用緩慢的腳步又轉身往回走,但只是片刻,又咬著牙繼續轉身往南邊走去。
站在城樓上的李茂只能看到他們的背影而已,但他大概能猜得出他們的表情。
應該就和去年他母親被刺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