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從權事,臣請奪情。”
☆、第207章 張應的野望
李茂請求奪情;當然不是奪自己的情。
顧卿還活得好好的呢。
結合前後兩封戰報,再加上如今朝堂上的形勢;楚睿很快就明白了李茂的意思。
奪情所有可用之人。
大楚已經有太久沒有發生大的戰爭了,邊關的小打小鬧都不算什麼大仗、硬仗,甚至連天災都很少發生,百姓連個造反的理由都沒有。
楚睿一直覺得自己即使不算個明君,守成之主也是綽綽有餘的。
誰料到一夜之間;北方幽州失了;最為倚重的老將秦武陽死了,華鵬被困;袁羲不敢重用;就連他覺得最好的用臣子、任著兵部尚書的李茂都要親上前線為他督師。
這時候奪情晉國公,真的合適嗎?
在這個大皇子剛剛被立為太子的時候?
張致和張寧,可以交託信任嗎?
不得不說,楚睿的多疑是讓他遠不及自己父親雄才大略的真正原因。如今大楚的世族並不能如先皇在時一般信任皇帝,也和楚睿不時露出的多疑有關。
世族並不是沒有氣節的,但要看對什麼人。
士為知己者死,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待之,這是所有世族子弟都追求的一種境界。誰也不想被鳥盡弓藏,誰都有私心。這是聲勢
李茂的奏章是現在楚睿唯一的破局之法。京中老臣致仕的致仕,丁憂的丁憂,勳貴沒有他壓著,總是會有些小心思。世族派之間千絲萬縷,幽州幾個大的世族投靠了反賊,總有些人生怕皇帝殺雞儆猴,拿他們開刀,自然心境不穩。
這時候,奪情晉國公才是最正確的做法。國難當頭,兵戈再起,應當放棄派系的成見,先共同抵禦外敵才是。晉國公張諾為官多年,地位高,威勢重,比李茂更能服眾。若是張諾竭力相助,則楚睿不用擔心朝廷生亂的問題。
但楚睿在立太子之事上有些魔怔,總覺得太子一立,世族們都在摩拳擦掌等著把太子推上位去,此時讓身為太子之舅的晉國公張諾回返朝堂,便是讓太子迅速的羽翼豐滿,這違背了他的意願。
掙扎糾結間的楚睿召來了青雲觀的張璇璣。
世人皆傳“重瞳子”是聖人之相。無數僧尼道眾無法都無法用禪機或天道之理說動楚睿,而張璇璣僅僅憑著一段似是而非的星象箴言,一隻重瞳的眼睛,便讓楚睿奉為天人,不時召見。張璇璣是女人,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楚睿的防備之心。
如今北方果真大亂,更是讓楚睿發自內心的敬服。
張璇璣聽到皇帝說了那封李國公的奏摺後,沉吟了一會兒,回答皇帝道:
“貧道並不知道國家大事,也不懂朝堂政局,但貧道知道一點,北方殺星降世,天道為了平衡,必定也會有福星降世。天地交泰之時,貧道看到了天梁和天同緊緊相依,看到了文昌、武曲、祿存、巨門在天梁星的天空旁閃爍,這是天道護佑大楚,降下福星救世之象。”
“後來貧道隨著師弟進了信國公府,已確認蔭星是邱老太君無疑。那在邱老太君身邊的李國公,應當就是天同星降世。”
“天梁為老翁,天同為幼子。老翁災厄不斷,幼子先難後成。若是李國公的奏章,皇帝陛下不妨聽從建言,信這位天同星一次。”張璇璣說的很中肯,“天同乃是福星,又謹守本分,處事平和,最能成事。”
“此話當真?”楚睿暗暗捏了捏拳。
應當是真的。每次派李茂去做什麼事,到最後都有意想不到的好結果。
汾州馬場,撈回了一萬匹馬,活捉了三千多人;
那三千多人被髮去修水庫,讓上游洪水洩洪到水庫,救了下游無數人命;
一枚銅錢,摸出私鑄錢的窩點,抓出了許多有偷用私錢嫌疑的糧商。夏季南方大水,糧價上漲,這些獄中的糧商為了戴罪立功,紛紛自告奮勇出去傾家蕩產的平息糧價,這才沒有釀成大亂。
清理家中內賊,卻發現了前朝餘孽,順藤摸瓜抓到探子,繼而策反敵人的心腹,剷除了京中大量的據點;
至於其他,更是數不勝數。
莫非這李茂就是傳說中的“傻人有傻福”的那種人,真的得天道眷顧?
仔細想想,李茂上奏的諸多建議,似乎每條到了後來都有極大的收穫。通州雪災,收納了許多隱戶流民;江南大水,聽從他的意見點召了龍虎山的道士,幾乎一分錢沒用的就安撫了江南的災民,疏散了各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