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1 / 4)

小說:步步驚心-續 作者:一意孤行

地上鋪著厚厚的毯子,走在上面一絲聲音也無。我走到矮几旁邊,靜靜地站定。

几上左側放著未批閱過的摺子,而胤禛硃批過的則隨手放在右側。十三支著額頭低頭看著一個摺子道:“皇兄,福建海禁一開,那裡民眾出洋貿易頻繁,而我朝卻無相關條例,長此而往

,怕是不好管了。”

見兩人又要談論正事,我輕手輕腳向帳門走去。未行兩步,身後傳來胤禛的聲音:“若曦。”回身望去,胤禛嘴角蘊著一絲笑道:“去泡些茶來。”

十三側頭看著我,笑道:“勞煩嫂嫂。”我笑著白他一眼,疾步掀簾出去,對守在帳外的高無庸吩咐道:“去取些茶葉來。”說完,我放下簾子進來,走到胤禛身旁坐下,靜等著高無庸

無意中掠了眼案上平攤著的一份摺子,右下角紅色的“密”字極是醒目。我有些詫異,遂低頭望去,“啟稟皇上:陝甘總督嶽鍾琪在乘轎回署途中接到一書函,內容涉及悖逆文字,期望

利用其兵權達到反清目的。”

自清建立以來,統治者為了瞭解下情,雖沿用了明朝的票擬製度,但在具體做法上又與明朝不同,改掉了一些弊端。自康熙五十一年後,凡涉及機密之事,達到一定品級的官員均可親自

寫奏摺,上呈皇帝。胤禛繼位後,不僅將這個習慣沿襲下來,而且進一步將密摺人員的範圍擴大到千餘人。這樣一來,上奏人數越多,事情越發不好隱瞞,因為你不實寫,必會有他人實寫,

各官員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發生了什麼事,自己沒奏,但其他人奏了,便顯得有些瀆職。

我暗自失笑,不知這嶽鍾琪奏了沒有,如若沒有,輕者受斥責,重者或許受到懷疑,畢竟內容涉及悖逆文字,而且嚴重到期望利用他的兵權……

想到這裡,我心中猛然一個激靈,人也不由得有些輕顫,恍然憬悟和嶽鍾琪有關又令胤禛震怒不已的究竟是什麼事了。我一陣愣神,該來的還是來了,這是雍正朝唯一的文字獄。

文字獄古已有之,清朝僅在康熙年間就有莊氏明史案和戴名世南山集案。

明史案是浙江烏程富商莊廷攏無意中發現其鄰居學士朱國楨的明史遺稿《列朝諸臣傳》,購買下來後邀集許多名士加以編輯,並增補了明末天啟、崇禎兩代史事,這本也沒什麼,但他卻

在書中斥責滿人,書中直書清朝統治者歷代祖先名諱,這是犯大忌的死罪,且不使用清朝年號,而用南明永曆朝的年號,還把書重新定名為《明史》,算作自己的著作。書編成後,莊廷攏已

經去世,如果就此打住,或許什麼事都不會發生。但其父莊允城卻將書付印,大規模發行,被有心人士向朝廷告發,莊允城被逮入京,死於獄中,莊廷攏被掘墓開棺焚骨,所有作序者和校閱

者及刻書、賣書、藏書者都被處死。先後因此獄牽連被殺者達七十餘人,被充軍邊疆者達幾百人。

明人方孝標曾經到雲南在吳三桂部下做官,後來投清而免除一死,著有《滇黔紀聞》一書,書中曾提到南明永曆政權不算為偽朝。戴名世見到此書後,在所著《南山集》中加以引用,提

到南明弘光帝及其年號,又揭露了康熙帝殺掉明太子的真相,以略微傾向明朝的口氣敘述了明末清初的抗清事件,對南明諸王寄以同情。這麼一來,兩書被認為有“大逆”語,結果是波及數

百人,戴名世被斬首,方孝標已死,也被戮屍,兩家男子十六歲以上者均被殺,女眷等則被充為奴婢,方氏同族人都被充軍到黑龍江。

這兩起事件都是由於編寫前朝及當朝的歷史而招禍的。康熙雖有些小題大作,但其真正目的卻是給具有反清復明思想的漢族知識分子一個暴力的威脅。此次的曾靜案,卻是欲拉攏朝廷掌

握兵權的重臣,以期用兵權來達到顛覆朝廷的目的。雖然我內心清楚他們並未有真正的行動,但在胤禛和十三看來,卻不是小事,而是具有謀反意義的大事。

浙江的“東海夫子”呂留良在明朝滅亡以後,曾參加過反清鬥爭,但以失敗告終,他傷心之餘,便在家裡收子弟教書。後有人推薦他為博學鴻詞,他堅決拒絕了,後來更是索性到寺院裡

剃頭當和尚,躲在寺院裡著書立說。書裡有反對清朝統治的內容,幸好書寫成了,卻沒有流傳開去,呂留良死後,更沒被人注意。湖南曾靜偶然見到呂留良的文章,對呂留良的學問十分敬佩

,就派學生張熙從湖南跑到呂留良的老家浙江去打聽他遺留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