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1 / 4)

��66%。

可見,如果事實正如美國民眾所展現的這樣,那麼美國絕對談不上一個轉基因食品的消費大國,談不上美國幾億人大量食用轉基因食品長達十幾年;而如果事實是美國確實為一個轉基因食品的消費大國,我們不禁要為美國人民的知情權擔心了——在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大多數人沒有聽說過,或者以為自己從來沒有吃過的東西,是怎麼繞過了政府機構的重重把關,“混跡”美國人民的飯桌呢?

轉基因作物中的Bt抗蟲蛋白究竟有毒沒毒?

隨著公眾對轉基因食品的廣泛討論,一個原本屬於生物學的專業術語“Bt毒蛋白”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好比統計資料CPI(消費物價指數)對於廣大投資者一樣,被迅速地討論並熟悉了起來。

Bt基因就是蘇雲金芽胞桿菌基因。蘇雲金芽胞桿菌可以分泌一種毒蛋白,對鱗翅目鞘翅目昆蟲(比如小菜蛾)有很強的殺傷作用。人類很早就研究利用Bt菌來殺滅害蟲,總共有100多年曆史。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將Bt基因植入水稻、玉米等作物,使其製造出Bt毒蛋白,以達到抗蟲的效果。

Bt蛋白能毒死昆蟲,那麼它對人體究竟有害沒害呢?

認為Bt毒蛋白無害的人士舉出了三個原因來進行說明:(1)Bt內毒素是一種蛋白質,加熱以後就喪失活性了;(2)Bt內毒素本身沒有毒,只有在昆蟲腸道鹼性環境下才能加工成有毒的蛋白,而人的胃環境是酸性的,因此對人無毒;(3)Bt內毒素產生的毒蛋白要和昆蟲腸道細胞表面上特定的受體結合才能起到作用,而人的消化道細胞表面上沒有這種受體。

我們在吃食物時一般是要加熱、煮熟才吃的,內毒素是一種蛋白質,蛋白質加熱後會變性,實驗表明,內毒素在60攝氏度的水中煮一分鐘就失去活性。即使是生吃也沒有關係,內毒素只有在昆蟲腸道鹼性環境下才能加工成有毒的蛋白,而人和牲畜的胃環境是酸性的,腸道細胞表面不含有毒素蛋白的受體,因此不會中毒。被人和牲畜吃下去的內毒素,會像其他蛋白質一樣被消化、分解掉。方舟子:《轉基因水稻殺蟲不害人,農藥更有害》,載《中國青年報》,20050420。

——方舟子

針對“Bt毒蛋白對人體一定無害”的說法,也有專業人士提出了質疑。(參見王月丹:《到了向全國人民公開轉基因大米真相的時刻了——呼籲兩會關注轉基因大米的問題》,見王月丹的部落格。)

(1)Bt內毒素本身沒有毒嗎?

國家官方雜誌《食品科學》,早在2007年28卷第3期的357頁就已經撰文,揭示出蘇雲金芽胞桿菌其實與人體的致病菌蠟樣芽孢桿菌是一種菌,而後者被認為是可以引起致命性嘔吐和腸胃炎的病原體,其產生的熱穩定性毒素可以在30分鐘內引起人體發生嘔吐,並曾經導致一名17歲的瑞士男孩由於嘔吐引起的肝衰竭和橫紋肌溶解而死亡。目前的研究發現,以前的所謂蠟樣芽孢桿菌中70%是蘇雲金桿菌,而且目前商業用的蘇雲金芽胞桿菌菌株(我們的農藥菌株)含有嘔吐毒素和腸毒素基因。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毫無危害還是風險尚存?(6)

(2)昆蟲腸道鹼性環境下才能加工成有毒的蛋白,而人的胃環境是酸性的,因此對人無毒,是真的嗎?

人的體液大部分是鹼性的,唾液的PH值~,十二指腸液的PH值~,膽汁的PH值~,胰液的PH值~。所以人體整個消化系統幾乎都是鹼性的,完全可以滿足Bt毒蛋白溶解和發揮生物學作用的需要。

(3)人的腸道細胞表面不含有毒素蛋白的受體,因此就不會中毒?

蛋白質與細胞的結合,可以透過吸附作用,而不一定需要結合受體,比如紅細胞對青黴素和磺胺藥等的吸附。而且,現在沒有發現受體並不等於不吸收,例如三聚氰胺雖然不是蛋白,但可以進入人體,現在是大家公認的,但是它的腸道受體又是什麼呢?誰也不知道。

(4)內毒素是一種蛋白質,會像其他蛋白質一樣被消化、分解掉,因此無毒,是這樣嗎?

蛋白質類的毒素,有很多可以在體內代謝成氨基酸,例如,肉毒毒素、白喉外毒素和破傷風外毒素,等等。其中,最強的肉毒毒素1毫克純品能殺死2億隻小鼠,其毒性比化學毒劑氰化鉀還要大1萬倍。這些也可以降解成氨基酸。對於超敏反應研究最著名的僧帽水母毒素也是多肽,可以降解成氨基酸的,也是致命的。

是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