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1 / 4)

相對中性的價值基準,無錫尚德2007年的收入略高於乾隆朝廷。第二,如果是以大米、麵粉這樣的生活必需品換算,由於今天政府對

這些價格嚴格管制,使糧食類價格相對低於乾隆時期(至少根據銀價折算後如此,代價是犧牲了農民的利益),這就使無錫尚德的收入遠

高於乾隆朝廷的收入。第三,如果按受到工業革命影響較大的棉布、製造品作價值本位,今天這些東西遠比乾隆時期便宜,無錫尚德的收

入就顯得更高了。第四,相反,豆角類的東西受工業化的影響較小,政府對其價格管制也少,這些東西的市場價格今天反而高於乾隆時期

,如果以這些物品作價值本位,無錫尚德的收入就沒有乾隆朝廷的銀兩收入那麼“值”了。

歷史與財富

假如用一籃子消費品作價值本位

不過,以食物、日常用品作價值基準也有問題,畢竟人的食物需要有限,就像在我給女兒講“4 937萬兩銀子相當於525

。2億個雞蛋”後,她說“誰發瘋要這麼多雞蛋”,反而讓她從此對雞蛋倒了胃口。所以,另一種做法是用一般人的各種消費需要的組合

作價值基準,以收入相當於一籃子生活必需品組合的倍數,來判斷該收入量的生活價值。

按照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調查,18世紀中葉,北京人1年的吃、住、行大約需要7。9兩銀子。也就是說,4

937萬兩銀子相當於626萬人1年的生活費。

根據北京市統計局的資料,2006年北京人均消費支出是13 244元,按照這種消費水平,無錫尚德的12億美元可以供

123萬北京人生活1年。所以,根據一籃子消費品的標準,無錫尚德的收入價值遠低於乾隆朝廷的。不過,這13?244元消費支出

不只包括食物等生活必需品,更多的開支是非生存必需的。

所以,這種價值本位的問題也很大,乾隆時期的一籃子消費品中,75%的錢都花在食物上,這是為了生存、填飽肚子。而今天

北京人的消費中,只有30。5%花在吃上面。更何況,今天許多消費品是240年前沒有的,比如手機、腳踏車、汽車、火車、飛機、

電腦、電燈,等等。當年,在全中國,乾隆皇帝可能生活得最舒適,但再怎麼舒適,在夏天他沒有空調,在冬天沒有今天這樣的中央暖氣

。他有8個、16個人給他抬轎子,但那也會很顛簸,遠比不上今天轎車那麼平穩。

外來的空調和交通技術也讓我們的食物結構跟季節沒關係,南方人不用等到秋天、冬天才吃到蘋果,北方人不用等到夏天、只有

到廣東才能吃到荔枝。資本全球化的意義不只是收入增加,而且大大擴充了生活、消費的種類與空間。

所以,用一籃子消費品來評判同一時代不同地區間的收入水平,其意義很大;但依此評估不同時代間的收入,問題就很嚴重,因

為今天的一籃子消費品跟昔日的一籃子不是同一回事。今天一籃子消費品的不同,這本身就是進步,當然也證明“改革開放”165年給

中國社會帶來的好處。如果我們以這種因進步而動態變化的東西作為價值基準,那麼再大的變化也會被內生成為無變化了。

歷史與財富

改革開放給每個人帶來好處

將施正榮與乾隆比較,可能給人一種錯覺:好像資本全球化只讓部分人先富起來,沒有給普通老百姓帶來什麼實惠。

實際情況並非這樣。為看到改革開放對一般人的影響,我們繼續採用前面講到的實物價值基準,比較不同時期普通人的收入高低

。據《物料價值則例》記載,1769年,北京建房工人(無特殊技能)的日工資為77個銅錢,即0。077兩銀子,按當時物價,這

相當於一天能賺5。4斤大米,5。6斤麵粉,2。9斤肉,2。8斤魚,7。3斤豆角,0。6米棉布,或者82只雞蛋。這些數字反

映240年前北京普通工人一天的生產能力,或說收入水平。

據馬德斌以及同仁的研究,北京、廣州等地普通工人一天收入的實物購買力,從乾隆中期一直上升,到1790年後達到頂峰,

之後開始衰退。到太平天國、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降到最低,大約是乾隆中期實物購買力的一半。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1860年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