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年左右開始致力於經濟發展。
但國民政府又是生不逢時,雖然那時中國市場經濟(尤其是以上海為中心的江南經濟)已具備相當的規模,可是即使國民政府想
透過保持對外開放、透過外貿發展經濟,其他國家並不一定有興趣,因為在1930年美國、英國、西歐等都爆發了世界性經濟大危機。
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失業率高達25%,西歐國家也類似。在當時的經濟學家凱恩斯的非市場經濟理論影響下,各國大大提高貿易關
稅壁壘,連歷來主張自由貿易的英國也搶先把自己的經濟國門關起來。1913年,英國的進口商品關稅基本是零,德國的關稅平均為1
3%,法國的約為20%。但到20世紀30年代,英國的進口關稅上升到50%,德國、希臘、瑞士、奧地利等國的關稅都升到75%
~80%,法國的關稅升到97%,同時所有這些國家都限制或乾脆禁止許多商品的進口。美國的情況也類似。從1914年一戰開始到
1945年二戰結束的31年間,是過去200年中世界貿易格局最黑暗的時期。
即使當時的西方國家不設定貿易壁壘,國民政府的開放政策也不會有充分的時間去產生效果,因為到1937年日本侵略中國之
後,連續8年的抗戰,加上隨後的內戰,經濟發展又重新回到第二位。
由此可見,雖然晚清和國民政府都做過一些努力,但由於那時的國際大環境使然,中國仍然沒能強大起來,具體見圖1–1。
圖1–1?1820~1950年間各國人均真實GDP的平均年增長率(去掉通貨膨脹率後)
歷史與財富
國際貿易秩序進一步完善
雖然1907年的海牙協議基本排除了理所當然的武力討債行為,保護債務方,但卻多少犧牲了投資者的權利。隨著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開始,實際上海牙協議為許多債務國拖欠或乾脆不履行債務合同提供了方便。比如,1914年一戰一開始,當時的北
洋政府即停止支付晚清、民國發行的外債(包括鐵路債券)。一戰期間,1917年中國對德國宣戰,並中止支付拖欠德國的所有債務。
1921年北洋政府宣佈破產,中國銀行關門,導致銀行擠兌、貨幣變得一文不值。1936~1938年間,國民政府要求調整早年在
西方發行的鐵路債券,要求降低利率。按照債券發行時的利率計算,圖1–2給出中國曆年發行的鐵路外債利率,利率基本都在5%,這
種利率在今天看應該不算高,因為這些債券畢竟有很高的國家政治風險、被拖欠的風險。但等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國民
政府就宣佈廢棄所有外債(除少數幾種債券外),不再支付所承諾的利息與債務。最後剩下的一筆債券是1899年清政府在倫敦由滙豐
銀行承銷發行的中國北方鐵路債券,總金額為230萬英鎊,年利率為5%,但這隻債券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