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被迫做出讓步,這等於是要求國際投資者放棄部分權益。如今,海外產權、合約糾紛都要按各主權國的法律由其司法系統解決。結
果是,發達國家的投資者不願投資到發展中國家,因為將大量資金投到法治不完善、合同履行不正規、產權保護不放心的國家去,風險極
大。
在結束了當年以暴力維持的英國單極秩序後,世界各國確實更平等了,這是進步。但這樣一來,今天的國際投資者在判斷投資地
點時,不得不首先考慮當地的法治如何、產權保護如何、信用體系是否可靠、媒體是否自由等,而發達國家在這些方面又有很大優勢,發
展中國家又偏偏在這些方面不足。這就導致80%的FDI都流向發達國家,使貧困的第三世界國家得不到外資。當發展中國家的法治基
礎不牢、投資環境一般時,它們怎麼能有優勢與美國競爭獲得投資呢?對此我們必須有深刻的理解,難道國家權利越平等,發展中國家反
而會越來越窮?我這裡不是為英國、法國的殖民政策作辯護,也不是要重回殖民時代,但是國際投資者的擔心、發展中國家得不到資金,
這都是今天聯合國時代的現實問題。
當然,對於中國,人力成本的優勢對外資有巨大的吸引力,這可暫時抵消由於司法不獨立、產權保護不完善所帶給國際投資者的
成本,但這種彌補只適合中國和印度,因為我們的人口比其他發展中國家要多得多,外國投資者還是感覺有利可,但與此同時其他發展中
國家就被邊緣化了。我們不能忘記,中國的人力成本最終會上升,因此靠低的人力成本來對沖高的制度成本只能是暫時的。
總而言之,在英國的單極秩序下,19世紀不僅有更多的跨國資本流向發展中國家,而且全球貿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們
把那100年稱為人類第一次真正的全球化。可是,隨著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一次全球化程序宣告結束。
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8年結束後,法西斯勢力在全球擴張,德意日三國軸心、英美等西方國家以及蘇聯,這三方之間形成了
今天一些人所希望看到的“多極世界”的一個樣本。那麼,那次“多極”究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什麼?“三極”之間相互獨立、相互作戰
,這當然極不利於國際貿易,使跨國交易成本大大增加。當時,貿易保護主義思潮開始在全球出現,各國高築貿易壁壘,連英國也禁止進
口某些商品或把進口關稅提高到70%~80%,這在19世紀時是很難想象的。
隨著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