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2 / 4)

山中早發》一詩:“搖落山中曙,秋氣滿林隈。螢光映草頭,鳥影出枝來。殘暑避日盡,斷霞逐風開。空返陶潛縣,終無宋玉才。”學做晉人陶淵明,掛印歸隱匡俗山(廬山)。當時,有一位武將焦僧度擁眾自保,欲投靠北齊,派使者與他結交。張正見內心懼之,卻以謙遜之辭推延此事。而後又以禮法自持,使焦僧度對他“雅相敬憚。”(引自《陳書·卷三十四》)

永定元年(557)陳霸先禪承大位,張正見恰好邁入而立之年,被召回京師,出任鄱陽王陳伯山(陳文帝第三子)的墨曹行參軍,兼衡陽王陳伯信(陳文帝第七子)的王府長史(王府秘書長)。繼而,調任宜都王陳叔明(陳宣帝第六子)的記室、撰史著士、兼尋陽郡丞。此後,還出任尚書度支郎、通直散騎侍郎。張率卒於太建中期(575),時年49歲。著有文集十四卷,其五言詩尤善,大行於世,今佚。

六朝名士大多喜歡以文會賦詩,張正見的詩文也大多是一些應教詩或詠宴詩。但是,他也會借題寫一些歷史名臣,抒發心中的真情。如《賦得韓信》:“沈沙擁急水,拔幟上危城;野有千金報,朝稱三傑名”,流露出一種慷慨激昂之懷。又如《傷韋侍讀》:“懷經傳北海,蘊義盛西河;高峰落回照,逝水沒驚波”,洋溢著一種惺惺相惜之情。

明代文學家張溥(1602…1641,著作有《七錄齋集》,今尚存崇禎時代的刻本)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張散騎題辭》中評說:“史雲,見賾詩尤善五言,篇中‘蜀郡隨金馬,天津應玉衡’,‘天路憤秋冰,星橋轉夜流’,其著者也。夫陳隋詩格,風氣開唐,五言聲響,尤為近之,”憎者病其“雖多奚為”,喜者謂其“聲骨雄整”,女以悅容,豈能自言美惡?

另一位明代文學家、史學家王世貞(1526—1590)在其《藝苑卮言》中也點評:“張正見詩律法已嚴於四傑(指初唐四傑王勃、駱賓王、楊炯、盧照鄰)”。他與徐陵、陰鏗、江總、沈炯以及北周的庾信、王褒等一起,創造了南北朝文學向唐代文學轉型過渡期的不朽詩章。 。 想看書來

19、《冬夜詠妓》

北齊·蕭放

佳麗盡時年,合瞑不成眠。

銀龍銜燭燼,金鳳起爐煙。

吹篪先弄曲,調箏更撮弦。

歌還團扇後,舞出妓行前。

絕代終難及,誰複數神仙。

這是一首描述“古代團扇舞”的樂府詩。

此詩解讀:舞伎佳麗盡時年,惹人心亂難入眠。銀龍銜燈燭火燼,金鳳吐霧起爐煙。樂手吹篪(古代一種竹製樂器)先弄曲,佳人調箏更撮弦;歌聲來自團扇後,舞出美妓(妓:本義指歌舞伎)在眼前。絕色佳麗遠難及,誰能分清她是神是仙?

六朝隋唐詩人詠妓,多以歌扇舞為題。陰鏗:“鶯啼歌扇後,花落舞衫前。”(《侯司空宅詠妓》)庾信:“綠珠歌扇薄,飛燕舞衫長。”(《和趙王看妓》)盧思道:“怨歌聲易斷,妙舞態難雙。”(《夜聞鄰妓》)李元操:“紅樹搖歌扇,綠珠飄舞衣。”(《春園聽妓》)王績:“早時歌扇薄,今日舞衫長。”(《詠妓詩》)劉希夷:“池月憐歌扇,山雲愛舞衣。”(《春日閨人詩》)當時的娛樂觀舞場景,由此可見一斑。

蕭放(約公元535—582之間),字希逸,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梁南平王蕭偉(蕭衍的八弟)第四子蕭祗的兒子。蕭祗在梁武帝時代,爵封定襄侯,官拜東揚州刺史,後調任北兗州刺史。太清二年(548),侯景作亂,蕭祗聞京城失守,遂奔北地。蕭放時年15歲,隨父一起,在東魏武定七年(549)到達鄴城(今河北臨漳縣)。文襄王高澄委派大臣魏收、邢卲,迎接他們父子入齊,拜蕭祗為太子少傅、領平陽王師、爵封清河郡公。到了北齊天保初年(550),齊宣帝高洋登極,授予蕭祗右光祿大夫,領國子祭酒(皇家學院院長)。時逢梁元帝蕭繹剛剛平定“侯景之亂”,恢復與北齊通好,高洋欲放蕭祗一家返回江南。不料,西魏宇文泰出兵入侵江陵,元帝蕭繹遇害,蕭祗一家只好滯留於鄴城。不久,蕭祗病逝,齊宣帝敕贈中書監、車騎大將軍、揚州刺史。

蕭放為父居喪,哀毀幾絕。據史書記載:“所居廬室前有二慈烏來集,各據一樹為巢,自午以前,馴庭飲啄,午後更不下樹,每臨時,舒翅悲鳴,全似哀泣。”(《北齊書·卷三十三》)真是孝感天地,慈鳥來泣。

此後,在北齊武平年間(570—575),蕭放入仕,待詔文林館,在宮中披覽書史,及近世詩賦,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