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部分(2 / 4)

小說:超陸權強國 作者:一意孤行

人大大的出了一口氣的時候。他在屋侖靠著美國華僑支援跟自己省吃儉用加打工才建成的飛機制造工廠被人為的一把大火燒得乾乾淨淨(原歷史上的說辭是天災,近些年來出了一種新的說法,是萊特兄弟為了保證自己的飛機在美國的壟斷,僱傭當地的激進*者放的火,有興趣的可以谷歌+臺灣看看,百度搜不到的)。

照理說遭遇了這樣的挫折一般人就要一挫不起了,馮如卻恰恰相反。苦心又在美國打拼了兩年之後,掌握了更加充裕的技術加資金,他婉拒了多家美國公司的高薪聘請,10年初應清廷邀請回到了廣州老家開辦了這家飛機制造廠。

放棄了在美國辛辛苦苦打拼出來的根基,沒想到回國之後不但要重新從零開始,所要面對的複雜局面也比國外要多得多。

這幾年來,隨著黨人越來越多的動亂。清廷對於留學歸來的人才越發的不信任。導致他的飛機廠一點訂單都接不到不說,更是連半天資金援助都沒有,甚至他跟幾個助手平日裡還要受到兩廣總督派遣的人員監視行動,惟恐他們也是黨人。在這種不利的局面之下,馮如只能一邊艱難的打工賺錢僱傭工人、購買機械,另一邊苦心研究技術。艱苦的日子一過便是兩年多,在廣東軍政府成立之後,廣州飛行器公司終於獲得了少少的一臺飛機的訂單,相比較在飛機制造這個主業上的失敗,他的副業……其他機械製造倒是搞得紅紅火火的。

很多人都記住了馮如航空大家的身份,卻忽視了他多年來苦心攻讀機械製造,掌握了抽水機、打樁機、柴油機、蒸汽機、電話機以及無線電接收報機等,堪稱中國近代的發明大王(這是真實的,大家可以上網查一下),而且他製造的機械比起歐美生產的普遍要便宜的多,正是因為如此,才能夠勉強維持住這麼大的一家飛行器製造公司不倒閉。

民國成立以後,馮如的日子似乎苦盡甘來了,軍政府因為需要,委託他幫忙製造五臺無線電接收報機,若是能完成這筆訂單之後,他們就不需要浪費時間到處奔波著去搞什麼飛行表演,跟那些商賈們拉攏贊助資金了。正是因為如此,這段時間來馮如等人一直都窩在工廠中,忙著生產軍政府訂下來的五臺無線電報機。

由於沒有錢去購買專業的生產機械,馮如等人只能自己組裝幾臺簡陋且危險的臨時機器生產,沒想到今天又發生了一起生產。事故,並且壞掉的還是最關鍵的發電機。沒有了它之後,一些無線電報機的關鍵零件便沒有辦法生產了。這一次,即便是他們完成了軍政府的訂單,將五套無線電報機交給廣東軍政府之後,賺到的錢甚至連再買一臺發電機的錢都不夠,哪裡還有閒錢再去搞什麼飛機制造,看來原本他都以為可以不用再去搞得飛機表演,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還要繼續下去了!

馮如跟他的幾個助手以及工廠之中的一眾夥計們想到這裡禁不住淚如雨下,馮如跟他的航天工業強國之夢在經歷了無數的挫折與打擊之後,再一次遭遇到了一個重大的打擊!

司徒璧如哭了一陣之後,仍不死心的上前拆開了那臺發電機看了一陣,好一會之後臉上才一片死灰色的搖了搖頭,主要部分的零件都已經損壞的不成樣子了,想要靠購買零件組裝一下的奢望也破滅了,看樣子除了新買之外,沒有別的辦法了!

一看到司徒璧如面上難看,馮如原本還提起的一點期望隨之破滅了,他強提精神,“璧如,機器壞了就壞了,我再想想辦法吧。興許過兩天送貨過去的時候,軍政府還要再訂夠幾臺別的機器呢!”

又轉過身去,跟其他人說道:“諸君都不要難過了,今個機器毀壞。不如諸君先行回去休息一下吧,休息一天,咱們明個養足了精神再來工作!”

人群對視了一眼,最終稀稀落落的一陣應從聲,除了馮如和他的助手朱竹泉、朱兆槐、司徒璧如之外,所有人都走光了。

馮如看了一眼還在哭泣的朱竹泉,嘆了口氣,一個人從身上摸出了一包煙,走了出去。

三月末,李漢派遣十數名年輕又經過幾個月相對專業的‘情報收集、刺探’以及部分戰鬥技能培訓的情報司的精銳人員,打著南下經商的口號,往廣東、香港而去,一路耽擱了約莫二十天之後,終於在四月十七日抵達了廣州。年僅二十三歲的安徽小夥鄭光遠正是這一群人的負責人。

四月中下旬的廣州,已是春意盎然,氣溫宜人。許是因為近代的廣州經歷了特多別的國際大事,這個遠在南京千里之外的城市在去年的辛亥革命之中爆發了不比其他省份差上多少的革命浪潮,若是算上前幾年的光輝,只怕廣州倒也稱得上是近代中國第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