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脆直接點頭,“會議結束後,我就去跟美國公使詢問下!”
李漢點了點頭,看向伍廷芳道:“如果是擔心商品積壓引起商人不滿,這大可以放心。不提中國廣大的農村市場,政府也將在未來幾個月內,為我國的商品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市場。”
又看向蔡鍔,道:“外蒙現有軍隊幾何?如果要收復外蒙,國防軍需要出動多少兵力,多久時間才能收回外蒙?”
“如果只是外蒙古方面,軍隊雖然號稱有二十萬兵馬,但能戰的只有四五萬人,而且多是裝備舊式馬槍的騎兵,且裝備也不是很足。如果大總統批准呼叫戰車團跟四個騎兵師,我還需要三個步兵師,就能在一個半月內收復外蒙。外蒙古的軍隊不足為慮,主要制約我們收復速度的還是外蒙惡劣的地形問題。還有,我**隊一旦開赴外蒙,恐怕真要跟俄國人對上!是否剋制呢?”回答的不是蔡鍔是蔣方震,他這位總參謀長在戰略跟軍報分析上要比主管國防百萬陸軍建設的蔡鍔細膩詳細的多了。
“現在打全面戰爭,我們是打不過俄國人的,不過考慮到歐戰還在繼續,俄國人無法從歐洲抽調足夠的兵力趕赴遠東。若是開戰,我們的勝算還是很大的!”蔡鍔直接起身走到地圖邊說道,“如果考慮到俄國的因素,我們要動用的兵力就多了,至少東北的駐軍需要增加到十五個師,外蒙方面我主張至少動用十個師。考慮到新疆那邊,建議再往新疆增加兩個師的駐軍!”
“所以,如果俄國不從歐洲調兵過來,我國只需要動用二十個師的兵力。但如果俄國從歐洲往遠東調兵,則適當需要增加。考慮到俄國在遠東承受的軍事壓力,我認為俄國最多可能接受往遠東調集十個步兵師,他的騎兵都被牽制在東線。根據我國情報人員從歐洲發回來的情報,如果以俄國現在那些幾乎沒有接受過什麼軍事訓練便送往前線的軍隊,一對一的交戰中,我國防軍新兵師正面擊敗俄國師的勝率在八成以上!”
在座諸位都鬆了一口氣,中國在過去兩年間先後向陸軍投入了接近三億華元的軍費,目前國防軍六十個正規師及三十個預備師的裝備跟訓練都在俄國人之上。況且俄國在歐戰爆發之後,軍中訓練超過三年計程車兵已經不足戰前的五分之一了。大量的老兵死傷,令本就士兵素質普遍偏低的俄國現在兵員素質更低。除了兇狠程度上國防軍士兵稍差一些外,無論是裝備還是大編制,都將成為俄國的噩夢!
“飽受估計,需要投入三十個師的兵力!”蔡鍔最終以一句話結束了他的發言,在外蒙的幾塊有爭議的土地上,還有中亞、東北方向都圈了圈,作為一個軍人,他無時無刻不在夢想收回被俄國強佔的國土。
只是,他點到的幾塊地方很可能引起俄國方面的強烈反彈,李漢皺了皺眉,俄國革命之後收回的機會更多,現在不能動那裡,這一次的中俄衝突,最多侷限於外蒙附近。
“物資問題上不需要擔心,我去北京視察了一番,北京囤積的物資足夠支撐二十個師兩個月的消耗。各地兵工廠這幾年來一直都在為國防軍的進一步擴張,日夜三班倒的開工生產武器中,我們根本不需要轉入戰時體系,隨時都有足夠的物資從各兵工廠運往北上!”
偌大的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僅僅只想依靠一百萬國防軍,根本不足夠守護國土。在李漢的計劃中,為了在陸地上同時面對來自日本(日本、朝鮮、臺灣方向)、俄國/蘇聯(西伯利亞、東北及中亞方向)、法國(越南及支那半島)、英國(香港、西藏、中亞及緬甸方向)諸國的挑釁,在五十年代之前,中國奪得遠東的陸上霸主地位,必須維持一支陸軍不低於四百萬兵力的武裝力量。
這也是無奈的選擇,從陸地上崛起雖然比從海上崛起要簡單得多。歷史上紅色蘇聯成立後,到了二十年代中後期,中國僅僅是來自蘇聯方面,就要面對這個國家六十到八十多萬的武力威脅,到三十年代末,蘇聯更是直接在緊挨著中國的領土線上擺上了一百二十多萬兵力。到蘇聯解體前基本上一直維持著這個規模。
這麼龐大的武力,已經幾乎超越了這個世界上幾乎絕大多數國家的國防力量總和了。偏偏它還只是中國來自陸地上的威脅之一。
而目前中國算上預備軍跟海軍、陸航力量後,國防軍總人數才勉強達到一百五六十萬,要守衛國防還遠遠不足。
雖然政府為之承擔著沉重的軍費負擔,但若不是有著這麼一支遠東各國都要顧及的軍事力量,日本如何會在山東吃了悶虧?又如何會在15年安靜渡過,沒有再折騰他們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