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歐洲馬恩河戰役打響的同一天,在近東地區,因當時英國政府擔心土耳其加入同盟國,將其在建的軍艦全部扣留。同時英國更是傲慢的拒絕了將其扣押的擁有14門7座雙聯裝305毫米主炮的一代傳奇戰艦……“奧斯曼蘇丹”號交還土耳其,反而將其改名為‘阿金庫爾號’編入英國皇家海軍之中。不甘心就此沉淪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決定接受德國人的拉攏,德國人僅付出了一艘毛奇級戰列巡洋艦……戈本號跟一億法郎貸款的空頭支票,便將這個西亞強國拉入了歐戰的泥潭之中。當天,四萬土耳其軍隊在艾爾肯將軍的率領下向塞爾維亞進軍,同時,土耳其人封鎖了達達尼爾海峽,切斷了俄國從黑海獲得盟友軍事物資援助的渠道。
第二天,在遠東中德發表聯合宣告。德國方面表示:願意儘快向中國交還青島租借地;德國同意將《辛丑條約》中剩餘的德國賠款部分在未來十年內逐批返還中國,並向中方開放更多留學渠道,對留德學生增加獎學金及吃住補助;德方支援中國廢除有關領事裁判權的要求並願意同中方就廢除領事裁判權進行談判。中國方面表示,為感謝德國在山東問題上的厚意,中國願意向德國開放沿海非通商口岸港口,供德國船隻停靠休息;中國將在未來五年內向德國聘請不低於10名政府顧問及500位國防軍和警察系統教官,並向德國發行四千萬馬克十年公債!
在這個時間,中德有關聯合宣告的衝擊力在遠東造成的影響不可謂不大。關注遠東局勢的諸多評論家及外交官普遍認為,德國在對華關係上做出了巨大的、實質性的讓步,無論是青島的交還、賠款的返還還是領事裁判權廢除的談判,都是德國為了拉攏中國作出的巨大讓步,毫無疑問,這些都讓中國從中獲益匪淺。當天緊急從遠東拍往倫敦的泰晤士報駐華記者這樣寫道:“隨著中德聯合宣告的公佈,中德之間的密切關係又近了一層,在不遠的將來,德國會不會做出更大的讓步以換取中國加入同盟國陣營呢?如果那樣,俄國在遠東地區就要面臨中國的軍事牽制,戰爭的走勢讓人很難預料。”
只是,眼看著到嘴的鴨子要飛了,可著實氣壞了一個國家!
日本!
第五百七十四章 山東危機(6)
9月13日,英法俄三國宣佈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宣戰。
歐戰對於中國來說毫無疑問將是一次絕好的發展機會,李漢當選總統以後,一直重視財政問題的根本解決。中央、政府在厘金廢除、稅收調整、保護工商、擴充套件實業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為了長遠卻放棄了現在,國家以免稅跟減稅等措施鼓勵國內發展工商實業,導致14年甚至15年兩年間,如果沒有其他手段,很難獲得更多的國家財政收入。而且在關稅上,中國自近代以來便實行的低關稅政策,這導致源源不斷的國外商品流入中國市場,沖垮本國本來就規模不是很大的本國市場。
好在清政府雖然軟弱無能,但多多少少還保留一些權力,袁世凱時期英國人為了拉攏袁世凱也在關稅上做出了一定讓步,令政府在進口商品關稅上雖然沒有什麼自主權,但是在出口關稅方面中國擁有較大的自主權。
7月份薩拉熱窩事件爆發後,新政府陸續調高一系列產業的出口關稅,比如鋼鐵、煤炭、紡織品、糧食、罐頭食品等囊括37種物資及52種商品出口稅率由5%上調至20%(政府對出口企業給予10%出口退稅)並擬進一步上調。當時這在列強看來簡直是中國。政府的自殺之舉,等於是要斷絕各出口商人的財路,有些報紙甚至還不懷好意地認為“中國新政府糟糕的財政,令北京已經開始殺雞取卵了!”
但八月歐戰的爆發,輪到各國觀察家大跌眼鏡了,中國的這一政策雖然造成了7月份出口的大幅度下滑和大量貨物積壓,但同時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利益歐戰一爆發,上述貨物的價格猛漲,那些商人原本因為稅率調高賣不出去而遷怒於政府,到這時反而感謝起政府來。財政部的一紙命令,讓他們推遲了銷售,但也等來了好時機,鋼鐵、煤炭、紡織品、糧食等大宗物資漲幅均在15%以上,並且到了九月以來伴隨著歐洲各大強國悉數被捲入了戰爭之中,由於各國對未來普遍沒有信心,導致國際市場上物價再一次猛漲,大宗交易如鋼鐵、煤炭、糧食等漲幅都在20…25%左右,一些藥品價格更是猛漲40%以上,而且供不應求!至於戰爭需要的特殊物資,如鎢鉛等金屬,漲幅超過50%,而且還有加速上漲的趨勢。
在中德聯合宣告的第二天,中國財政部再次下達通知,將各種戰略物資出口關稅提至30%。